商業週刊:為何2011年將是「美國年」

人氣 32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2月28日訊】近幾年來,美國抗衡金融危機,致力於降低失業率,同時面對世界各類挑戰,包括軍事挑戰,過去的一年頗為艱鉅;而新的一年,2011年美國是否能苦盡甘來?

從去年底開始,美國經濟復甦勢頭已增強。「金磚四國」(BRIC)之父明確表示,2011年將成為「屬於美國的一年」。《商業週刊》最新一期則分析了美國為何不倒?美國逆勢翻轉的原因:自由、平等、開放、創新深植人心。報導稱,金融海嘯1,000天,全球經濟局勢翻開新頁。美股突破海嘯前高點,景氣由谷底攀升,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反而動盪加劇,通膨憂慮大增。

BRIC之父:2011年將是「美國的一年」

華爾街主要投資銀行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 Jim O’Neill )上週二表示,美國經濟成長改善、失業率下滑,外加國內景況趨向恢復「正常」,2011年可能為美股帶來20% 的漲幅,且將成為「屬於美國的一年」。

頗具盛名的歐尼爾發佈一份報告,宣稱明年美國的表現,可能在全球經濟中格外亮眼,估計經濟增長比率達3.4%,且在2012年增幅將達3.8%。「這樣的成長幅度或許強勁穩固,足以下拉失業率,且代表最為惡劣的信貸危機情況緩解。」他在報告中提到,公債值利率將持續上升,而美元可能「大幅度」升值。

歐尼爾是「金磚四國」(BRIC) 一詞的創始人,點出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火熱市況。而他現在又在金磚四國行列另加入「MIKT」四國,分別是墨西哥、印尼、南韓和土耳其,稱此些國家將為全球GDP帶來1%以上增幅,國內股票值得投資。

他表示,雖然許多其他國家擁有強勁增長潛力,但一般應被視為「新興市場」,因它們仍仰賴經濟循環,以及 G7 工業國政策和「成熟經濟」國家。

美國復甦進入直道

《看中國》轉引《商業週刊》最新一期封面「美國再起」大篇幅報導分析,美國在金融海嘯後為何能重新站起?

在進入2011年第二個月,全球經濟翹翹板有了「新平衡」:美國再起,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反而動盪加劇,通膨憂慮大增。既是歐尼爾預言:「2011年將是美國年!」而且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股票投資長博多爾也預測:美股將重演上個世紀末期,曾連續三年出現雙位數報酬的好表現。股神巴菲特、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班,甚至新末日博士魯比尼,都對美國經濟前景樂觀以待。

觀察指標,包括美股今年二月以來創下近兩年新高,超越海嘯前高點。股市先行之後,基本面的數據也捎來喜訊:聯準會調高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失業率創下二○○九年四月來新低;採購經理人指數、新屋開工率等指標,持續好轉。

《今週刊》2月16日刊載一篇經濟專家陶冬名為「美國復甦進入直道」的觀察,內容說,2010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回復到2007年第四季度的水準,正式超過了上個周期的頂峰。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標誌著美國經濟由復甦進入擴張,新的經濟週期正在逐漸展開。

美國為何不倒?

「兩百年過去了,美國經過無數失敗及挑戰,屢被唱衰「榮光不再」,但從來沒有一次成真過。」《商業週刊》報導說,美國近百年來經歷了五次危機,包括 192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1980年代政府赤字創二戰以來新高、進入21世紀的網絡泡沫,及距離最近的2008年金融海嘯,皆由逆轉勝。

美國的不倒,也表現在美元長期的強勢地位上。《中國時報》24日一篇題為永遠的美元評論,所有的重大意外事件,美元幾乎永遠是受惠者。這麼多年來,不斷有人看衰美元,甚至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也不再堅持走強勢美元路線,還大印鈔票,美元弱勢幾乎難以避免。但問題是只要全球有任何風吹草動,從杜拜危機、歐債風險的金融市場動盪,到中東動亂的地緣政治問題,美國永遠是投資人首選的避風港,美元也因而走強。

美國不倒最主要的原因,《商業週刊》報導指,就是四大信仰的撐腰:自由、平等、開放和創新。哈佛大學歷史及經濟學教授藍迪斯(David Landes)在其著作《新國富論》(The Wealthand Poverty of Nations)指出,儘管表面上美國社會意見紛雜,但如同托克維爾在一百八十年前觀察到的那種向上、創新及平等的特質,一直深植美國社會。加上經濟機會的相對平等,不僅培育人們的自尊心,更能激發創新。

民主在美國

約一百八十年前,現代社會學先驅托克維爾((Alexisde Tocqueville)在踏上美國這個新興國家後,目睹了民主所帶來的創造力量,寫下了《民主在美國》一書。至今,許多人對美國強大的原因,看法仍立基在美國的民主制度,其內含包含了監督制衡機制,以及自由帶來的創新活力。

「洗盡鉛華」博客認為,美國國家體制以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互相制約,從而保證資本主義健康發展,即使發生金融危機暴露其弱點,但能很快加以補救。另外,就是媒體、宗教兩大因素的監督制約。

劉植榮博客一篇被經常轉載的文章《美國法律規定公務員工資必須低於私企》中,講到美國強大的原因這樣提到,在美國的公務員上到總統,下到辦事員,都是自願競選或應聘,不受脅迫。要想做公務員,就必須嚴格遵守制定出來的法律,放棄普通公民享受的部份權利–如隱私權,必須每月公示家庭財產。中國古人提出的” 官富國衰,官貧國強”治國理念被美國揀了去,如獲至珍,發揮得淋漓盡致,於是,美國強大了起來。

中華論壇一篇博文評論認為,美國青年的創造力、想像力,以及這個國家為這些年輕人發揮創造力提供的條件,是美國強大的原因。引用克林頓訪問上海時說的一句話『中國未來的繁榮有賴於14億中國人創造力的解放。』要解放人民的創造力,就必須讓人民可以自由地接觸信息!」

面對二次大戰後最嚴重的金融海嘯,美國最終仍會如以往翻轉嗎?美國精神還存在嗎?《商業週刊》引述中經院研究員吳惠林的看法,對美國還是相對樂觀。認為只要美國經濟環境維持自由,翻轉一定會發生,如果再起來,速度會很快。反而是新興市場,過去幾年雖然經濟發展看似不錯,但這些國家相當程度沒有自己市場,如此,長期很難持續。只要自由、平等、開放、創新、投入的底蘊不滅,美國再起就值得期待。

相關新聞
美國民眾州稅賦10年來首次下降
瑞士法郎和美元走軟
建國史話(154):威爾遜改變美國經濟生活
中國的高GDP究竟意味著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