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移民出身校長人數增加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去年春天當曼哈頓維爾學院(Manhattanville College)校長莫莉..史密斯(Molly Easo Smith)發表就職演說時,她說出了一串外語:「歡迎,namaste,vannakkam, namaskaaram,bienvenidos。」

《紐約時報》報導,其中有三種問候語來自她的祖國印度:印地文、泰米爾語和馬拉雅拉姆語。 它們反映了史密斯博士從出生地清奈(Chennai)開始,直至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成為一名學院校長的奮鬥史。在她的家鄉,她從未約會過,也沒有在晚上六點之後出過門,直至她二十三歲離開。

在美國各大學爭先恐後地擴展海外留學計劃,甚至建立了海外校園時,他們的高層辦公室內也多了外國人的面孔。52歲的史密斯博士也在日益擴大的外國出生的學院及大學領導的名冊中。

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代表了美加兩地多數研究學院,他們說其61個美國成員機構中有11個國外出生的校長,高於五年前的6個。在過去兩個月中,紐約地區已有三所大學任命了國外出生的校長:庫伯聯合學院(Cooper Union)任命了一位印度學者﹔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的一名候選人為菲律賓裔﹔史蒂文斯理工學院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則為一名伊朗裔學者。

高等教育專家說,大學校長的全球化是過去四十年美國大學內國際學生和教授人數穩定增長的自然結果。而這將促進更多的海外交流和關聯,使學生更能感應到他們是世界公民。

「很多人在其它國家出生,在學術上很出色,現在他們成了學院校長。」代表兩年制和四年制大學的美國教育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主席莫莉..鮑勞德(Molly C. Broad)說。「我認為這一趨勢將持續,甚至可能隨著更多人進入教師隊伍中,成為院長和教務長而加速。」

這一趨勢延伸至了華盛頓,一年前奧巴馬總統提名了一位阿根廷裔人士愛德華多.奧喬亞(Eduardo M. Ochoa )成為他高等教育的高級顧問,在教育部擔任副部長一職。

由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大學中的國際學者——研究人員、講師和教授-人數去年增加至11萬5千人,高於2001年的8萬6千人,創下歷史新高。

當然,多數學院領導都來自於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或至少他們的祖國英語非常普及。在美國大學協會11位外國出生的學院領導中,3人來自加拿大,1人來自南非,1人來自澳洲。其餘來自中國、希臘、法國和塞浦路斯。

很多校長當初是以研究生身份來到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校長麥克..麥克羅比(Michael A. McRobbie)14年前從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來到美國,成為印第安納大學的信息科技院副校長以及計算機科學系教授。他在2006年成為教務長,次年晉升為校長。

麥克羅比博士發現,印第安納大學有著顯著的多元化,有來自100多個多家的數千名國際學生。其中澳洲學生人數約為50人。

另一些人的奮鬥史則更為複雜。一月被任命為史蒂文斯理工學院校長的法瓦丁(Nariman Farvardin)回憶起了七十年代末伊斯蘭革命爆發時他如何設法完成學業。他說:「當時政府決定完全關閉大學。」

他當時22歲,只差一學期就要畢業了,他連繫了美國研究生院詢問是否願意接收他。倫斯勒理工學院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接收了他,幾週後,他從德黑蘭來到了紐約州特洛伊市。

54歲的法瓦丁博士回憶道:「我只有很少錢,沒有英語能力。」

他在倫斯勒獲得了一個學士學位、一個碩士學位和一個博士學位。隨後的27年他在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任職,從助理教授升職到教務長,並成為美國公民。

法瓦丁博士也希望確保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國際範疇。「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相互關聯的世界。」他說。「如果你還沒有教給學生接觸並學會如何應對全球經濟,你就對不起他們。」

相關新聞
非法移民學生繳大學學費   美各州不同
移民子女念大學比例 遠超本土人
美亞利桑那州新移民法影響當地大學招生
大學學歷新移民失業率高找工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