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之間

教養孩子親師應理智看待

由於目前少子化現象,父母加倍疼愛子女、學生權利高漲,不難聽到一些老師因為嚴格管教導致同學反感,而有群起「罷免」老師的事件。更有家長在學生面前肆意評斷老師,動不動上告校長、媒體、法院與議會,掀起無端風波,造成無謂紛爭。難怪許多夫子對於目前的教育現場萬般灰心,直言:「不如不管的好。」

但是一味的對學生示好、放棄師長應有的責任與義務,就是真的「善待學生」嗎?恐怕不然。所謂「愛的教育」與「鐵的紀律」乃是相輔相成。沒有紀律的溺愛,如何培養孩子自主的能力?更遑論健全的人格。希臘聖哲也說:「有愛無智,其愛愚昧;有智無愛,其智冷酷。」

在教育現場上,「最愛」學生的家長往往正是「不講道理」的家長:擔心孩子不夠好,擔心孩子被欺侮,擔心孩子受到過分的要求……當心急的父母跳出來想為孩子出口氣,想要干預甚至操縱孩子與學校事務時,自然會打亂許多應有的分寸與秩序,讓老師與學校頭痛不已。

初任教職時,我也曾經陷入「好老師」的迷思,一味遷就同學,不斷原諒錯誤,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懲罰同學,卻沒有真正達到整體提升或改善行為的效果。後來讀到一則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示。

故事的大意是說,有一位樂善好施的富員外,一生扶弱濟貧,做了許多好事,被地方上稱為大善人,自己也引以為榮,滿心以為自己將有豐厚的福報。有一天,他心血來潮到廟裡拜佛,跪拜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夢裡他看到自己壽命終了,沒到天上享樂,卻意外落入閻王殿裡。

閻王面容嚴肅的說:「我已經等你很久了!」員外大惑不解:「我這一輩子都積德行善,為何墮入地獄?」閻王說:「你自己看吧。」一瞬間,員外見到他家附近熟悉的一條街上,常有人聚在道旁賭錢,一個眼熟而衣衫襤褸的孩子也在其中。

有一天,這個孩子跑過來拉著他的衣角,信誓旦旦的懇求:「大爺,給我一點錢吧,我會拿去好好念書!」聽到這樣的好事誰能不幫呢?員外掏出一大筆錢給他,爾後就再也沒有這孩子的下落。看到這裡,景像就消失了。

員外對閻王說:「幫助別人讀書是好事啊,有什麼錯呢?」閻王說:「你只知滿足自己做好事得到讚賞的心理,卻不細察這個孩子存心騙你。本來老天安排他輸到走投無路,就要改邪歸正;想不到你一下子給他那麼多錢,不但使他更加沉溺,也助長他行騙得逞的心態,這個孩子後來誤入歧途乃至犯下許多滔天大罪,不能說與你毫無關連啊。」聽到這兒員外恍然大悟,滿身冷汗的醒了過來。

或許有人聽了這個故事以後會說:「既然做壞事不對,做好事也不對,那人該怎麼活呢?」我想這並非故事的本義,而是告訴我們儘管慈悲為懷,卻必須理智判斷,不應落入自以為是或是一面之詞的盲點。

做善事如此,教育孩子又何嘗不是呢?倘若家長能對孩子多一些觀察,與老師多一點溝通,少一些擔心,明智的思考合宜的措施,適時的放手讓孩子接受歷練,相信孩子只會更好,而不會成為師生衝突的導火線,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