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週:洩密不算內線交易 中國股市奇觀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在中國股市,交易員、投資人和基金經理人都想知道即將公布的每個月經濟數據,然後藉此消息在股市進出,因為這樣的內線投機在中國不算犯罪。據統計,從二月份往前推,已有連續四個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在發佈之前被市場與媒體準確掌握。

據《彭博社》近日報導,2月12日,南京21世紀投資集團投資經理的42歲史宇在網絡聊天論壇上看到一月份的物價上漲率將比預期的4.9%低,他的兩名股友也聽到同樣的傳聞,於是他訂定一個策略,等到消息公布股價走揚之後再出脫持股。

消息公布的周一交易日,上海指數大漲2.5%,市場預期當局可能不需要進一步的升息,周二,他將股票出脫,交易的獲利為2%。史宇表示:「在中國,預先準備總比驚慌失措好」,「這裏總存在投機的窗口。」

1月19日,鳳凰衛視在其網站上揭露12月份的物價上漲降溫至4.6%,去年的GDP則為10.3%,當日中國股市大漲1.8%,創下五周以來最大漲幅。隔日,統計局公布了完全相同的數據。但消息發佈後,股市反而大跌3%。

去年6月,《路透社》報導一組消費者物價、出口、新增放款的數據,並說是引用自一位不具名的政府官員在法說會上的說法。這份數據被披露之後,上海指數單日創下兩周以來最大漲幅,也讓歐美股市連動上漲。之後,中共統計局發佈相關數據,與洩漏的數據很接近。

上海證券律師嚴義明表示,經濟指標接近公布之前,數據經常在市場滿天飛,讓內線交易者有機可乘。他說:「這事經常發生,我們常看到股市在統計數據發佈之前走勢詭異。」

法國興業銀行駐香港資深經濟學家柯華齊克(Dariusz Kowalczyk)說,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必須控制消息走漏的問題,因為這會讓那些優先取得訊息的投資人取得不當的利益。這些中國的數據也會影響全球的市場。

美國銀行美林證券駐香港經濟學家陸挺表示:「那些優先取得訊息的人可大賺一票」,「這是一個極為重要、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遲早我們將看到醜聞。」

他說,消息走漏的關鍵資料都來源於中共統計局。該局每季發佈的資料包括GDP,每月發佈的資料包括工業生產、生產者物價指數等。三月份的數據預計將於4月15日發佈。

嚴義明認為,消息過早走漏這個法律的「漏洞」表明,中國的法律不認為洩漏經濟指標並從中獲利是內線交易。

中共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表示,這個中國當前通膨問題最關鍵的數據在發佈之前,至少有10個政府機關「被詢問相關的意見,和允許每個人去做好準備」,其中包括商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共高階的經濟規劃師和人民銀行等單位。他還說:「其他部門優先公布這些數據,統計局也莫可奈何」,「這如何控管?」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透露,民眾可付費事先取得這些訊息。他說:「對此我很擔心」,「證券分析師真的想要領先知道這個資訊,即使是領先半天也行。」

據報導,德國與英國近幾年已採取措施降低消息走漏的機會。去年,德國勞動局減少了參與彙編失業率數據的人數。英國則將數據事先揭露給其他政府官員的空窗時間由2008年的40.5小時,縮減為24小時。在美國,未經授權的人士有意洩露被保護的資料將可最高被判5年徒刑的重罪,並被科罰金250,000美元。

2004年,前高盛集團資深經濟學家約翰.楊達爾在201年10月將政府計劃停止出售30年公債的資訊透露給高盛的交易員,結果他被判刑33個月。

2000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採取了公平揭露的法規,推翻了上市公司先前在訊息公布前將資訊透漏給少數參加法說會的投資人的做法。

據中共證券管理委員會某位資深官員透露,按照現行的法令,主管機關不能調查經濟指標洩漏後相關的股價波動,他指出這個問題很敏感。內線交易的法令只是針對上市公司特定訊息的受益而言。

上海工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說:「我們應該在法律上清楚載明,任何一個人都不允許洩漏這樣的統計資訊」,「這與內線交易並無不同,都應該被嚴懲。」

不過,也有許多數據的傳聞是假的。史宇表示,市場傳聞的三組二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結果都是錯誤的。他說2月12日他在網絡論壇看到的貼文是:「CPI聽說是4.9%」,他的朋友聽到的也是4.9%,結果一月份公布的數據是5.4%。

《紅色資本主義》的共同作者與《中國私有化:股市內幕》作者侯偉(Fraser Howie)說:「當中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時,擁有可靠、一致、高品質且有即時架構的官方數據很重要」,「全球的市場都在關注中國的數據,好讓他們能夠掌握全球增長的全貌。」

相關新聞
何清漣:誰是中國股市最大的贏家?
中國股民損失慘重抱怨股市太黑暗
令人噴飯的中國股市順口溜
中國股市散戶金融資產八個月縮水28%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