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央行對沖外匯占款成本超萬億 據稱印鈔補

【大紀元2011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中國大陸的存款準備金率將於18日再次調高;3年期央票在停發5個多月後也已重新啟動。近日,央行同時動用這兩大貨幣工具來對沖外匯占款造成的流動性,相關人士通過計算,發現這兩大貨幣工具成本已過萬億,有學者認為,央行可能通過貨幣發行來承擔這一成本,但這會增加通脹壓力。

對沖外匯占款成本超萬億

根據大陸央行公佈的數據計算,外匯占款規模已經從2002年底的2.3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2.58萬億元,而其成本主要體現在央票和存款準備金率的利息支出上。

計算顯示,截至2010年底,已經全部到期的央行票據,央行已經完成利息支付6117億元。已經發行但還沒有到期的央票,累計應付(含部份已付)利息規模為1319.5億元,共計7436.5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6%以上的準備金凍結資金可以認為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如此計算,2003年至2010年期間,6%以上的準備金凍結資金累計利息支付,按月累加為3394.1億元。

累計央票利息支出和準備金利息支出,2003年至2010年底央行總對沖成本為10830.6億元。超過1萬億。如果將全部的準備金凍結資金規模都衡量為對沖外匯占款,其間準備金利息支出總額為6632.8億元。與央票利息累加得到的利息支出規模為1.4萬億元。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斌認為,從提供的估計方法來看,超過1萬億對沖成本的計算結果可靠。

巨額成本或靠發行鈔票承擔

巨額外匯占款成本如何承擔?

由於央行再貸款等其他資產收益,以及支付、清算等相關收入並不能覆蓋累計過萬億元的成本,而財政也並未最終承擔,並且外匯儲備投資收益也並不匯回結匯。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金融專家稱,很有可能,央行是通過貨幣發行機制,來最終承擔了累計已經超過1萬億元的對沖成本。也就是說,最終是由放大貨幣發行規模來承擔,而這會推高通脹。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央行完全可以通過印鈔來彌補這個成本,實際上這個萬億以上的成本是近8年時間的累積,相對於央行總體幾十萬億的鈔票發行量來說,不算甚麼,當然這也是推動通脹的一個因素。

相關新聞
通脹嚴峻 中共央行再調存準率達歷史新高
中國收緊信貸能否抑制物價令人置疑
應對通脹 大陸央行再提存準率0.5%
中國央行年內第三度上調存准率至2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