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紀元】聚焦新唐人續約風波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05月18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吳涔溪台灣採訪報導)4月中,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收到中華電信旗下的國際電信分公司通知,新唐人所租用的中新一號(ST-1)衛星轉頻器今年8月合約到期後不再續約,理由是將取代ST-1的中新二號(ST-2)衛星上的轉頻器少,無足夠頻寬提供服務。

這項說法,引起新唐人亞太台的強烈質疑,主因中華電信對外資料顯示,與新加坡合資的ST-2比ST-1性能更優越,涵蓋範圍更廣、功率更高,轉頻器數量和頻寬更多。為此,新唐人亞太台向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提出申訴,強調中華電濫用市場地位,給予新唐人亞太台差別待遇。NCC正著手進行調查。

美議員質問馬英九

新唐人續約風波引起美國眾議院臺灣連線的創辦人、民主黨資深眾議員戴納‧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的強烈關注。羅拉巴克5月3日給總統馬英九發出一封措辭強硬的公開信,質疑「臺灣官方控制的衛星公司決定終止對促進民主的頻道提供服務的背後動機」。

羅拉巴克質疑,假若如中華電信所稱ST-2頻寬不足,那麼選擇被剔除以及被留下的頻道標準是甚麼?他表示,新唐人有賴中華電信衛星在台灣及中國兩地播送,對傳播促進中國大陸民主扮演重要角色,他認為「臺灣的民主政府應該鼓勵將有利於自由及傳統價值的理念傳播到海峽對岸。」

作為美國眾議院臺灣連線的創辦人,羅拉巴克始終認為是民主和自由將台美兩國緊密連繫在一起的。「如果臺灣不再支持中國境內爭取思想自由的奮鬥,我認為美國沒有必要去支持臺灣。」

他強調,交通部是中華電信最大股東(35%),中華電信的決定具有行政院的政策特徵。因此,他具體地向馬英九提問:「我想知道中華電信的決定是不是反映了更高的國策。中華電信的決定可以被更高當局覆查和撤銷嗎?」

有待政府公開澄清


新唐人續約受阻事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認為,馬政府應認真面對,並對外說明到底有沒有政治力介入,如果背後真的有政治力介入,應該趕快將政治因素移除。(大紀元檔案照片)


羅拉巴克發出這封公開信後,總統府尚未正式回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部分立法委員皆呼籲,新唐人不簽約事件,政府應瞭解究竟其中有無政治因素,「如果沒有,要對外說明以釐清外界質疑;如果有的話,就更不應該,要把政治因素移除。」

新唐人亞太台發言人朱婉琪律師也希望總統府、交通部儘快出面澄清。她說,不再和新唐人續約,或許不是出於政府的決定,但是已背了黑鍋。「政府要出面講清楚,政府無意傷害新聞自由,是中華電信少數管理層欺上瞞下的決定?還是根本就是政府的決定?」

朱婉琪希望續約風波能儘快獲得澄清,希望府方出面要求中華電信和新唐人亞太台完成續約,減小對於政府的傷害。

針對外界猜測並關注中華電信不續約的原因,朱婉琪表示,「目前看起來,第一是中華電信在大陸有龐大的投資,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而出此下策,第二是有中共黑手在幕後操作。」

兩岸民眾連署支持新唐人

新唐人亞太台總經理張瑞蘭則強調,「我們希望中華電信儘快和我們完成續約。」希望外界瞭解新唐人是一個敢講真相的媒體,提供許多優質的節目,弘揚正統文化,給台灣社會帶來許多好處和保障。

「台灣連署資源運籌中心」的網路連署,截至5月7日,已有上千人參與連署,多是新唐人的忠實觀眾。許多支持者表示說:「新唐人節目最優質,使道德提升心靈淨化,沒有暴力沒有色情,是全家最適合觀賞的電視。尤其中國新聞報導是獨家消息,讓我瞭解中國的黑幕,共產黨的邪惡、官員的貪污腐敗以及老百姓的痛苦。」

也有不少支持者希望台灣政府和企業不因經濟利益,犧牲民主、人權以及新聞自由的價值。支持者說:「不要為了當前的蠅頭小利,站在獨裁政府的一邊打壓民主自由。」

中新一號衛星涵蓋的範圍,使得許多大陸民眾收看到新唐人的節目,不少民眾突破封鎖也參與連署,「希望臺灣守住這得來不易的媒體自由,不要屈服任何政治壓力。」

僑界憂有損台灣形象

高齡九十多歲的紐約中華公所秘書長黃玉振是紐約新唐人的觀眾,對於新唐人亞太衛星續約受阻的事情,感到相當憤慨,他說:「假如你有這個改變,把新聞自由倒退了,那就沒有意思了,那你同中共暴政有甚麼分別,是嗎?分別應該是民主,對中華民國政府,對新唐人,也許大紀元,有甚麼偏見,打壓,我都一定非常反對,我一定寫文章批評,這是公義,是不能妥協的。」

紐約中華總商會會長於金山批評:「台灣的中華電信怎麼這麼沒有GUTS」,他認為,續約案已經傷害中華民國形象。

美國俄勒崗州中華會館主席應書琪表示,新唐人是教人善良的電視台。他嚴肅指出,「這是言論自由,不理什麼政治背景,不應該受到影響。」◇

本文轉自223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25/9369.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