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塑化劑長期食用 台學者:嚴重危害心血管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綜合報導)塑化劑汙染食品對人體有何影響?台灣師範大學31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塑化劑會造成基因毒性,長期食用對心血管危害最大,也對肝臟和泌尿系統有很大傷害,而且還會透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立委涂醒哲31日召開塑化劑公聽會詢問,食用塑化劑食品孩童雞雞(生殖器)是否變小?國衛院環衛研究組研究員王淑麗回應說,的確看到雌性素濃度下降。

師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沈林琥及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龍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生物資訊和毒理基因組學方法,分析16種不同塑化劑,和暴露在這些塑化劑造成的基因、蛋白質毒性,造成人類疾病的影響,一年多以來研究近40年的全球研究和數據,刊登在3月《基因組學》期刊。

沈林琥表示,透過生物資訊與毒理基因組合學的研究發現,心臟、肝臟與腎臟是塑化劑對人體造成的前3大疾病風險器官,尤其在心臟方面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他呼籲民眾除了在生殖系統上的檢驗外,塑化劑對心血管疾病可能造成的傷害不能掉以輕心。

李水龍強調,雖然大部分塑化劑可以代謝,但可能有小部分被人體吸收,特別是小腸吸收後,毒性會更強,小部分塑化劑長期累積,就會危害人體,且會透過基因遺傳禍及下一代。他建議民眾到醫院檢查時,最好能針對心、肝、腎進行全面的功能檢查。他也建議有關單位針對心血管、洗腎等病患追蹤調查,以了解是否與塑化劑有關。

涂醒哲詢問臨床有沒有看過2到6歲的小孩童,因為食用了含塑化劑食品,而導致雞雞變小,性徵產生變化?王淑麗回應說,的確看到雌性素濃度下降,但因為5到6歲的小孩童還沒到達臨床診斷的年齡,明年國衛院會做10到11歲的追蹤,跟小兒專科醫師合作。

台大職醫所教授吳焜裕則警示,吃了塑化劑人體雖可在48至72小時排出,但還是會有殘留,排出過程更會留下痕跡,對人體造成傷害。他呼籲塑化劑門診醫師,要做好完整的問卷,紀錄民眾食用塑化劑的歷史,並且保存好血液樣本長期追蹤,將來追究民眾食用塑化劑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