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卿:「母親」的天職與感恩

人氣 10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07日訊】我的母親是個小學老師,我小時候常聽鄉里的人說她如何無私的照顧學生。我的婆婆是個高職老師,到現在還常有她的學生們從各地來看望她。所以,不論是自己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還是雙方家庭對我的影響,讓身為母親的我,也對三個孩子的教養上堅守著中承傳國五千年的文化瑰寶,希望他們能成為有德有守的炎黃子孫。我想,這也是許多母親對自己的角色的期許吧。

時間飛逝,回想自己從一個小學生長大成人,再到現在的為人妻為人母,也是感慨頗多。大約四十年前,當我在台灣的小學讀到中國地理與歷史的時候,小小年紀的我,竟然對著那個還從沒去過的中國地圖掉下了眼淚。那一刻,「母親」的概念遠遠超越了生我養我的「母親」的概念。中國這個神傳文化裡的各朝各代的感人故事與秀美風光交織出一個巨大母親的形象,是亙古而偉大母親。

但是,課本中描述的赤禍中國與文革的記錄片段,讓我對中國這個母親的傷痕纍纍深感痛心。我找不到答案,也想不透為何來自神祇護佑的炎黃子孫會遭受如此的劫難。小小的心靈想著總有一天,能有辦法,能透過一些方式,還給母親中國應有的容貌與神采。

出國留學之後才有機會接觸到從中國大陸來的同胞,但卻總覺得自己跟他們雖然說的是同一種語言,卻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中共以外來的「馬列」思想,幾十年來不但將現代中國子民接收五千年文化營養的臍帶硬生生切碎,還用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反人性的東西強行給人們洗腦,使許多大陸同胞無法得見真正的祖先智慧—中華文化。面對著同為炎黃子孫的同胞,我感到是那樣的無奈和悲哀。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如願的回到撫育我長大的台灣服務。一心想要將我在國外的學習與生活中萃煉出來的智慧貢獻給這個母親——台灣,也算是對生養我從事教職的母親一絲絲的回饋。開心的是,回台兩年後我也當了母親。

對於婚姻,我有兩個基本的堅持,堅持著對生養夫婿的母親的感恩,所以盡一切的可能跟公婆住在一起。其次是對自己成為母親該有的天職堅持,如果生了孩子那就不假外求,不請保母,哺餵母乳,自己全職教養。我不但做到了,連娘家的母親回來台灣也都跟我們一家三代同堂共處,盡享天倫之樂。

然而,不管我多麼努力的教養自己的孩子、輔導別人的孩子,甚至到學校、企業和公部門去推動「上工治未病」的精神健康與輔導教學的志業,卻常有「所有的努力抵不過不良媒體對價值觀的扭曲與對人心靈上的殘害。」 加上網路世界的錯綜複雜,二十一世紀的母親真是難為。所以,在沒有遇到大紀元時報以前,我家不訂報也不看報已經多年了。雖然我曾是某報的專欄作家。

我對媒體的研究從在美國留學的時候開始,最震撼我的事情之一是美國小學的讀報教育,這跟只讓學生從課本中學習很不一樣,因為在課堂中討論當天的新聞時事,結合運用課本所學的知識,讓學生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提升學習效能,最重要的是能培養出一群關心社會還能有行動力的下一代。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粹煉增廣擴深的思考角度,也讓我深刻體驗了媒體在建構孩子的價值觀的影響力與左右現實社會的輿論力量。

作為一個心身健康領域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別注重文化的傳承與良善的社會價值觀,因為唯有感動人心、改變人心,才能使人和社會真正的改變。從醫療健康的角度來看,人無法離開自己民族的文化而心安,那像無根的蘭花一樣,凋萎而無望。不管事局如何的變化,我們都無法改變身為炎黃子孫的血脈,也無法抹滅歷史。然而,社會大環境的改變,使我的能力與學識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所幸的是,約在七年前我認識了《大紀元時報》,認識了一群對道德堅持並願意以全善全真的原則辦報的修煉人,使我在這魚目混珠的濁世中為自己、為孩子、甚至為學生找到了的一座判斷虛偽、明辨是非的燈塔。七年來,《大紀元》總能幫我們照亮眼前的路,給了我和親朋好友希望和力量,而不再孤單與擔憂。也讓我找到對中國這個偉大的母親的治癒良方。《大紀元》替廣大的中國土地上的人道盡了真實的中國,《大紀元》替中國人傳承了民族的文化,當然她也因而維護了炎黃子孫的尊嚴。現在我已經感受到一個良善的國際平面媒體對人的益處,她修補了被七零八落切碎的文化。她也指點著全球的華人一條康莊,當然從中我的孩子們也擴深加廣的清楚自己的定位,有根的孩子真是快樂的寶。

藉由《大紀元》的這個全球平台,我由衷地向所有華人母親推薦《大紀元》,並祝福全天下的母親們「母親節」快樂!

相關新聞
大坑農場獻新意 母親節身心靈好滿足
卓漪:流淚的母親節---致思念的親人
調查:母親節  千萬別送超大號運動褲
鋒面遠離  母親節好天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