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地方債務風險達臨界水平

人氣 1

【大紀元2011年07月13日訊】過去幾年中中共發放的天量貸款所造成的不良貸款正在日益顯現出來。《金融時報》7月12日引述瑞信的研究報告《日益加劇的債務威脅》(Debt Threats – Rising) 認為,中國的信貸增長已達臨界水平,從過往的經驗看,這意味著低迷會突然來臨。

報導指出,2009年,中共當局策劃了一場信貸繁榮,並且相信自己能像過去一樣,將由此造成的不良貸款隱藏到地毯之下。但是,中國今日的經濟規模和債務規模都遠大於以往。中國當局要想施展同樣的「戲法」將面臨艱鉅的挑戰。

信貸達臨界 金融脆弱性加大

2009年,中國信貸總額增長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9%;2010年,這一比率為34%。自2009年初以來,中國債務總額攀昇了40個百分點,達到GDP的160%。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瑞信(Credit Suisse)經濟學家陳昌華(Vincent Chan)表示,中國信貸增長已達到臨界水平,這一水平以前在其它國家預示著突然低迷的來臨。另一方面,中國非銀行信貸工具也在激增。轉向這種短期融資,正是金融脆弱性加大的一個典型標誌。

到底揹負多少債務?反正問題已經浮現

7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其網站上以問答形式表示,外界推測的中國14萬億地方政府債務數據有誤,實際上中國地方債務風險可控。不過業界人士卻不這麼認為。

由於中國數據的不透明,沒有人清楚地知道,這些地方政府融資工具到底揹負了多少債務。報導中出現的最大數字是14萬億元人民幣(合2.165萬億美元),超過中國GDP的三分之一。也沒有人知道,這些債務中有多少將會違約。穆迪(Moody’s)已發出警告稱,這些債務可能會將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推升至12%。

但是不管怎麼說,隨著銀行紛紛向地方政府基建項目發放貸款(這類貸款構成了近年來借貸激增的主體),各種問題正在浮出水面。上個月,雲南省一家負債沉重的收費公路運營商宣佈,它無法按既定計劃還款。據報,上海一家港口運營商非法使用流動資金貸款進行了房地產投資。北京的土地儲備貸款(一種用來為購買公共土地籌措資金的槓桿式工具),也明顯面臨著流動性問題。

「財務戲法」消壞賬或不靈了

在世紀之交,中國銀行業40%左右的貸款為不良貸款。沃特(Carl Walter)和侯偉(Fraser Howie)合著的《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講述了中共是如何處理這些壞賬的。不良貸款按其面值從銀行中剝離出來,轉移給政府控制的資產管理公司,然後資產管理公司發行債券,仍由這些銀行購買。中國央行間接地使用外匯儲備向銀行注入新的股本。部份不良貸款得到了財政部的擔保,以「重組應收款項」的名義保留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這種做法被該書作者稱為「財務戲法」。儲戶們也為銀行系統的資本重組做出了貢獻。存款利率被人為保持在低水平上,從而提升了銀行的貸款利潤。

大多數評論人士認為中共可以同樣的方式消減當前的壞賬。不過金融時報認為,現在環境變了,中共的財務自救變得更加困難。

一方面儲戶會盡力避免為此埋單,高收益金融產品的大量出現,則為儲戶提供了銀行存款以外的理財方式。而富人則攜大量資金外逃。

十年前,中國經濟進行了重組,且因加入世貿組織(WTO)而受益匪淺。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FDI)突飛猛進。持續不斷的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大潮和越來越高的固定資產投資水平推動經濟向前發展。這些增長源動力現已基本消耗殆盡。中國若要擴大在全球貿易中所佔份額,必將激怒主要貿易夥伴;農村向城市移民的趨勢已經放緩;而固定資產投資已接近GDP的50%,高得離譜。中國經濟還面臨著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風險。

(責任編輯:李曉宇)

相關新聞
大陸官方首次承認地方債務10.7萬億
中國債務炸彈引爆 雲南上海傳無力還貸
美媒:中國地方債風險顯露 需信貸緊縮
78市資不抵債 穆迪:地方債務遠超估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