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台灣三角貿易生產線外移 出口亮麗果實民眾吃不到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7月20日訊】(據台視新聞報導)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彭信坤今(19)日於2011年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會中表示,台灣經濟成長率高,民眾卻普遍沒感覺,主要是台灣經濟成長率中,出口占比例很重,約5成左右,不過台灣出口產業結構卻以三角貿易型態為主,生產部門外移嚴重,出口的亮麗表現並沒有落實到民眾身上,尤其就業機會成長豐碩的果實,民眾是看得到卻吃不到。

彭信坤也指出,由於台灣有地緣之便,台灣三角貿易生產線外移中國,情況較其他國家更為明顯,台灣製造業的三角貿易情形「國內接單,海外生產」比率從 2000年僅13%,到2012年已升逾50%,成長4倍左右,他表示,未來看台灣成長不僅看GDP成長率,還必須考量貿易全球化和出口依賴,同時也必須關注三角貿易背後帶來的長期經濟隱憂。

此外,彭信坤表示,目前政府提出的經濟政策,雖然對於台灣科技廠商競爭力有提升作用,不過也導致稅收減少,政府財政困難,進而排擠其他非科技產業分得的財政預算,尤其大部分廠商大都設廠其他國家,無法對國內就業有太大貢獻,因此他也強調,政府需提出更有前瞻性與突破性原則,例如從稅收著手,未來政策應以租稅公平為課稅原則。

近幾年隨著海外生產直接出口狀態下,三角貿易比例持續上升,負面效應已逐漸浮現,包括結構性失業、財富所得分配不均導致民間消費停滯的問題已逐漸浮出檯面,除了追求經濟成長之外,也應著重所得分配均衡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