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彼得寇伊救國九策可圈可點

謝田(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8月23日訊】美國和世界經濟陷入二戰以來的最大衰退之後,復甦猶猶豫豫,就業則畏縮不前。美國的失業率,目前是從1948年以來保持在高水準上持續最久的時期,在朝和在野的政治家們都憂心不已,因為失業如果越持久,那些失去工作的熟練技術工人就越有可能失去他們的技能,而造成整個國家生產力的流失。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從幾乎接近於零的利率,到各種刺激方案,美國政府可以說是江郎才盡、黔驢技窮了。經濟專家們也認為,目前世界出現的情況和危機,是人類社會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人們目前都在黑暗中不斷的摸索。

憂國憂民的民間人士,也紛紛提出了應對的辦法,試圖讓美國和世界經濟盡快走出困境。彭博商業週刊今年6月刊登了彼得.寇伊(Peter Coy)的文章,從九個方面借鑒世界上九個國家的經驗,試圖對復興美國經濟給出解脫之道。彼得.寇伊(Peter Coy)是彭博商業週刊的經濟版編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從許多角度看來,寇伊的救國九策都算可圈可點,值得人們的思考。

美國人被踢屁股

那天接受澳洲廣播電臺的一個主持人的採訪,他問世界許多國家的人都想踢踢美國的屁股,問筆者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當時幾乎脫口而出,說踢得好啊,美國的屁股就是該踢,神明明是讓美國擔負起世界員警的責任的,但美國愣是沒有做好,任由大大小小的流氓國家橫行世界,所以踢一踢是應該的。因為山姆大叔還有一個特點,在危機之中不但不會被打得趴下,而且越是危難之中,有自由意志的人們的潛力越會充分發揮出來。被踢得鼻青臉腫,只會讓美國民眾清醒起來,會真正認清我們面臨的問題的本質,而從中走出來。

美國本來就是世界各國、各民族的熔爐,陶式化學公司的總執行長安得魯.利弗利思(Andrew Liveris)就說,人們不應該簡單的以大政府、小政府看待世界各國的政府政策形態,而應該選擇最明智的政府;並且,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與公司之間的競爭都很有幾分相像了。

寇伊的救國九策

從德國人那,彼得.寇伊認為,美國人可以學到涉及房地產市場的東西。德國房地產市場是世界上最穩定的市場之一,德國也是富裕國家中住房自有率最低的,只有 46%的德國人擁有自己的住房,其他都是租的。相比之下,美國三分之二的家庭,都擁有自己的住房。德國人是怎麼做的呢?就是對買房子要求很高,必須信用極好,首付在20~40%(美國曾經有低達5%)。德國抵押貸款的利息,也不像美國那樣可以抵稅。德國人的經驗對美國來說,好像根本沒有辦法運用,因為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讓美國人都放棄自己的大房子,好像有點困難。

從土耳其人那裡,寇伊覺得美國人可以學到門戶開放的政策。雖然美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很多,去年有兩千億美元,但土耳其做得更好,他們的接待人員居然能夠用阿拉伯語、國語、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日語等十幾種語言與投資者溝通。這一點,確實是美國人幹不來的。

巴西對美國的借鑒,寇伊認為是給窮人發錢。巴西有1,600萬窮人,其家庭收入在每月45美元之下,所以政府為他們提供了工作培訓、電力、醫療、和衛生的服務。加拿大經驗值得誇獎的是,他們課徵的是全國性的銷售稅(GST),這種銷售稅與基於薪資的所得稅相比,危害較小。其實美國民間也多有取消個人所得稅、課徵全國銷售稅的呼聲,只是沒有能夠形成氣候。

寇伊認為美國可以從中國學到的教訓,是環境保護和環保上的投入,因為中國的十二五計畫中,有三萬億元是投入環保的。這該怎麼說呢?對比中國和美國的環境,如果美國真的要再加大環保投入,向中國「學習」,中美之間環境品質的差別,就會更加的拉大、更讓人們為中國被破壞了的環境歎息。

新加坡的經驗,寇伊發現,是由政府給企業付錢,讓他們不要裁員,要把那些員工一直保持在工作崗位上,直到經濟回復。政府甚至出錢讓企業去培訓自己領域之外的員工和技能。這種國家大包大辦、權力和影響無所不在的做法,連寇伊也承認,美國人恐怕根本不可能接受。其實這個辦法也許對小小的城市國家有效,對較大的國家,恐怕難以施行。

泰國的經驗很有趣,他們2009年加倍了住旅館的稅務減免,鼓勵人們出去旅遊、住旅館、多花錢。奧巴馬政府2009年的刺激經濟方案中,也確實有購買旅行車(RV)的減稅優惠,可惜收效並不明顯。

以色列的辦法,是把軍費支出轉化成商品,實行軍轉民,來刺激經濟。但現在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更加關注美軍的高科技,對美軍的高科技武器垂涎三尺。這個辦法似乎是自毀長城,恐怕沒有什麼希望。

澳大利亞的訣竅,是給拿退休金的人們發「工作紅利」,用錢去鼓勵這些退休了的人繼續工作。哈佛商學院的聞澤爾(Matthew Weinzierl)教授很欣賞這個方案,但把它推陳出新了。聞澤爾設計了一種按年齡制定稅率的做法,讓年輕人少付稅,讓中年人、老年人多付稅,這等於是讓美國人從自己的未來,自己的老年和收入高的未來借錢,來支付今天的需要。這個方法很新穎,但恐怕也難實現。就像美國的社會安全、社會醫療等支出居高不下,但削減它們就很難實現,因為接受這些服務的老年人是最積極投票的人群,而為此付錢的年輕人投票率卻很低。再者,如今失業率居高不下,工作難找,實施這個計畫難度也太大了。

綜觀世界各國的經驗,看來還真的沒有太多的選項供人們思考、採用,這不免讓人們對世界經濟的未來,會產生更深刻的憂慮。◇

本文轉自237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39/9736.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經濟學家:最大經濟威脅來自歐債、高油價、美國債務上限
經濟警訊 美國小型企業對未來感到悲觀
美國經濟政策未定 企業不願僱人
克林頓將強調美國和印度的經濟關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