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騷亂思考:全球性大城市需要創造性的新型社會契約

人氣 1

【大紀元2011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金蘭英國編譯報導)多倫多大學教授理查德‧佛羅里達8月19日就前段時間發生在英國的騷亂事件,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如果不採用激發社會創造性的新型社會契約,很多全球性城市都將很快面臨類似問題。

文章首先分析了倫敦和其他全球性大城市的特點。倫敦和其他全球性大城市不僅吸引著尋找避稅場所和購物機會的全球超級富豪,同時也吸引著渴望更美好生活的低技能移民,另外還有當地居民。文章認為,近年來,後兩類群體正在被迅速變化的經濟變革和危機甩在身後。隨著經濟的惡化和預算削減的落實,使得這些社會群體的失業率增大、失業時間越來越長,前景正變得黯淡。

與此同時,和許多其它全球性城市一樣,倫敦的絕大部分政治能量都投向了一小部分精英階層的需求和利益。倫敦向「奧運城市」的轉型既包括場館改造、也涉及群體和人口的地理搬遷,這都引發了不滿情緒。社會契約不斷受到破壞,同時又缺乏可行的大眾政治機制來宣洩這種不滿情緒,因此最終出現的不是協調一致的聲音,而是毫無條理的憤怒。

另外,全球性的大城市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單一文化體,使它們充滿活力的豐富特質也加劇了這些大都市的不穩定。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很久以前就注意到,如果城市人口密集,而且窮人們距離政治中心很近,傳統城市就容易變成暴亂中心。最具創新精神的美國城市同時也是抗議示威最多的城市,並且社會資本和凝聚力也最低,這並不是巧合。今天的倫敦也幾乎如此。

佛羅里達繼而總結道,這種騷亂很可能是全球化時代中全球性城市的一個特點,而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最後,文章提出了解決之道,認為單純增加警力將只會招致更大的反彈。老式中央集權式的辦法——公共住房、公共醫療、公共福利以及毫無前途的為創造就業而安排的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反而只能創造恆久不變的下層階級,引發持續的不穩定。

全球性大城市若要實現繁榮,現在就需要制定新的社會契約,將每位居民的創造性能量發掘出來。比如推行兒童早期發展計劃,努力引導年輕人把才華投入新型城市企業和對社會有益的創造性活動中。將快速增長、低工資、低技術的服務業工作崗位轉換為報酬更高、更有成就感和更富有成果的工作。

倫敦和其他全球中心城市要想繁榮,就必須擴展其建設創造性城市的承諾,僅有外表光鮮的公寓、大型體育設施和文娛區是不夠的,要挖掘全體居民的創造性,為居民提供真正的發展機會。文章認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發生在倫敦的一幕幕場景將很快在全球其它地方大量上演。

相關新聞
騷亂過後 英國人為受害者慷慨捐款
倫敦暴動延燒 北愛遊行爆衝突
英國首相:騷亂源於社會道德崩潰
騷亂或將影響女王登基60年大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