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元智造型美學 打造個人領域空間設計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建霖台灣桃園報導)元智藝設系大二學生必修「造型美學」課程,上課形態以工作室(studio)為學習環境的實作及討論,藉由訓練操作木工、金工製作及藉由數位媒材的輔助,讓學生熟悉如何從創意的設計概念或想法,具象化成實體,並以不同尺度的物件與空間,作為不同單元的實作,訓練學生從數位美學之形體,發展至實體的三度空間創作。

「彎曲」及「翻滾」兩個結構設計作品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大二課程「造形美學」設計成果。這學期課程以「身體力學。結構設計」(body inspired structure design)為題,希望訓練學生透過分析自己的肢體動作,除了形式外,更著重於肢體的重力考量,由此肢體動作之重力發想與分析,轉換成一個結構體設計。設計過程中強調概念轉換、外形設計、結構設計、可動機構的測試、不同材料之構成方式、功能性等設計操作。同時亦要求學生以製作1:1成品來檢視由自己身體重力驅動結構體轉變或產生變化之設計創作。

「彎曲」作品是由陳泳丞同學所設計(攝影:陳建霖/大紀元)

設計「彎曲」作品的陳泳丞同學表示,作品為人可乘坐或休息的結構設計,設計概念來自於分析肢體動作:彎曲,這是我們人身體經常會看到得動作。作品將肢體彎曲時,人體骨骼的體態轉換為結構設計的骨架,肌肉的拉扯轉換為由張力線支撐並可乘坐的表皮。當人需要休息時,坐上去,具有彈性的張力線表面,可以支撐妳身體任何部位並呈現出曲線,而其骨架本身也會因為人的重量而觸動到它本身的機構,當受到身體重力下壓時,骨架關節會開始下降,呈現出適合人體休息的135度,整個會像是從一個正襟危坐的人到放鬆休息的樣子。

吳傳雅同學創作「翻滾」(攝影:陳建霖/大紀元)

吳傳雅同學作品「翻滾」,設計概念主要分析肢體動作:翻滾,在做翻滾的動作時,施力的部位和方向很全面,翻之前需要雙手支撐全身,翻過去之後,施力部位由脖子到脊椎再到雙腿將身體撐起來。

翻滾這個動作是小孩子最喜歡做的動作,它很有趣百玩不膩,也很刺激,常常會因此受點小傷。因此為了避免受傷,在做翻滾動作時常常受限於只能在床鋪上或軟的地方做,而且隨著年紀增長,也就越來越不會輕易去嘗試。

這個「翻滾」作品可以讓我們用新的方式去體驗小時候那種翻滾的感覺,出發時需要移動身體重心來使身體向前進,在一瞬間翻滾半圈,最後再一鼓作氣地站起來。而且「翻滾」作品並不只是用於小朋友只要是體重於55公斤以內的大人(不分年齡)都可以乘坐,為一個可帶我們回到小時候時光的趣味結構裝置。

(責任編輯:邱蘭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