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點睛文典:拜年

首先說說「年」,據說「年」是一種怪獸,每到除夕的晚上,它就來興風作浪,人們關緊門窗,在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做一頓豐盛的飯,互相說著高興的話,來緩解恐怖的心情。後來發現竹子在被扔到火堆中,爆裂時發出的響聲,可以把年這種怪獸嚇走,於是「爆竹」就誕生了。年三十燃放爆竹之後,人們就十分慶幸的又熬過了「年」的侵襲,所以人們紛紛奔走相慶,慶祝大難不死。

現在很多人把「拜年」當作一種融洽關係的一種方式。一般六十歲左右的人,在小的時候,好像都知道,很多平時關係不夠好、或者和誰心理有隔膜的時候,通過此時的「拜年」會把那些不愉快的東西化解。要說這方面,還真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來歷。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清除了要加害於他的李元吉一干人等,當時程咬金和尉遲敬德等人可以說立下汗馬功勞。隨著江山的一統,這些老臣也有些居功自傲,特別是程咬金和尉遲敬德。他們之間都覺得在滿朝文武中,他們自己功勞最大,誰也不服誰,互相拆台,斗氣。

這下子太宗很著急,又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魏徵向太宗進諫說:望陛下能屈尊一下,明日正值年三十,您給諸位大臣拜個年;也希望大臣們能在大年初一的時候,互相拜年道賀。

太宗依言而做。

程咬金為人很是倔強。大年初一他在家裡盤算著,怎樣既不違抗皇命又可以不給尉遲敬德說「小話」。怎料,尉遲敬德首先登門拜賀。這下子令程咬金十分感動,自己也放下對尉遲敬德的成見。兩個人心中的疙瘩也就化解開了。

這正是:

拜年道賀解心結

同心協力在朝野

演繹佳話後世贊

千載回眸心潤貼!

--摘編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