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民俗專家籲重視元宵節傳統習俗

人氣: 2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北報導)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德4日表示,在臺灣過元宵節習俗有做燈籠、點燈、提燈、賞燈及猜燈謎、吃元宵等,他希望大家都重視元宵節傳統習俗。

林明德說,除夕是一年的結束,農業社會一般跨年從除夕到元宵節有過年的氛圍,傳統過了元宵節之後,祈福求祥民俗活動才告一段落。他表示,元宵節稱為「小過年」,正月十五月亮第一次圓,因為有提燈、放燈習俗,因此又稱為「燈夕」。元宵節過後是一年的開始,百業又投入回復正常的生活軌道。

林明德接受記者採訪指出,元宵節匯聚了佛教、道教的習俗。佛教傳入中土後正月十五夜在寺院「燃燈表佛」,元宵燃燈的習俗慢慢流傳到民間;道教有三元(上元、中元、下元)日,分別為天、地、水三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為天官大帝的誕生日作一些慶祝的活動,燃燈祈福迎接嶄新的一年。


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2011年12月10日舉辦「百年繪畫燈籠嘉年華會」活動,邀請多名畫家彩繪燈籠,為2012年中台灣元宵燈會暖身,希望帶動豐原區的觀光活動。(中央社)

自己手工做燈籠

林明德說,元宵節提自己做的燈非常有意義,因為民間工藝本來就看你的技巧,你也做我也做大家都做,然後都提燈出來觀摩,有的手藝好就會脫穎而出,自己製作燈籠大家來觀賞,這都是在學習「做中學」。他表示,以前我們做燈籠都要自己來,自己找材料來設計,一般燈籠都用彩繪,龍年燈籠複雜但也看你的巧思,用彩繪也是可以,專業的會編成龍燈。

「元宵節所提的燈籠,過去手工製作別出心裁,我們說藝多不壓身,你多一種技藝很有意義,但現在燈籠都是半成品了,我們沒有辦法讓小孩來學習,其實小朋友迎接元宵節,應以非常虔誠的心理來迎接。」林明德表示,但現在同學們做燈籠哭了,沒有家長投入做不出來,因為沒有製作燈籠的那種環境。

小朋友提燈 老師點燈

元宵節為什麼小朋友特別要點燈、提燈?林明德說,過去沒有正式學校時的私塾,除夕放寒假,元宵節過後就要開始上課,元宵節前所有學生都要做一盞燈提到私塾學堂,由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幫他點燈,這意味著點「智慧之燈」。他說,學校的老師幫同學點燈很溫馨,任何一個小朋友心靈點亮了會影響他一輩子。此外,這盞燈也預告明天要開學了,所以又叫「開學燈」,小朋友將這盞燈帶回家插在門口掛著,提醒自己已經開學了。


2012台北燈節2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開幕典禮,現場周邊也規劃了許多活動,「猜燈謎」是元宵節最傳統的活動之一。(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猜燈謎

林明德表示,猜燈謎是元宵廟會的重要活動之一,過去寺廟的廣場上都有懸掛著謎面,謎題給你猜中了就有獎,猜對了謎底才給你。燈謎都很應景,由既有的或民間仕紳提供,他們把大家熟悉的語彙,重新整合讓你去動動腦筋。他指出,當地的人文厚度可以從燈謎來測試一二,因為燈謎是由當地仕紳所製作。

「燈謎有24種格式複雜得不得了,也算是一種學問。」林明德表示,燈謎都讓人很容易投入,但未必憑你一眼就可以看清楚,有的也要思考幾個腦筋轉彎推敲出來。他希望物理學界、數學界,以及各界都要投入來製作燈謎。他分享,猜燈謎有個訣竅,就是讓你在那邊吟詠、推敲,然後豁然開朗,這樣的啟智活動才有意義。


元宵節應景吃元宵或湯圓,吃完4顆元宵熱量約300大卡,須以健走約1萬步才能消耗。(大紀元檔案圖片)

吃元宵

元宵夜全家人團圓吃湯圓,湯圓也稱元宵。林明德表示,元宵節吃湯圓有圓滿、團圓、吉利的意思,臺灣湯圓有白的、粉紅的;有在竹籠上滾動或用手搓都可以;湯圓一定要加一點甜湯,否則本身沒有甜鹹滋味,臺灣有鹹湯圓也是花樣百出;現在也有炸元宵,是中國北方習俗,裡面的餡都是豆類的。

林明德說,民俗是一切藝術的土壤,因為民俗元素裡面非常豐富,湯圓現在已經不是元宵節才可以吃,平常也可以吃到。他指出,臺灣的小吃加上民俗,也是因為跟民俗有關係。我們把民俗的意義找到,從新研發就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林明德補充,臺灣元宵節有一些習俗也很有意思,比如過去俗語說,偷拔蔥嫁好尪(丈夫),隔籬笆去偷竹籬(得兒),不過偷的不能帶回去,要放回原來地方;此外,習俗還有正要結婚或已婚的在寺廟燈籠底下鑽燈腳(添丁)。他表示,在臺灣元宵節是多元的,依不同族群的呈現多采多姿,如果有心去找臺灣還擁有的元宵節傳統性元素,就能掌握到過元宵節習俗的意義。

(責任編輯:林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