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深:觀韓劇《風之國》系列之一:平生幽恨,沙邊煙雨

小深

人氣 44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3月20日訊】根據金真漫畫《風之國》改編的韓劇《風之國》,由姜一守導演,鄭珍玉、樸真佑編劇,講述了高句麗大武神王高無恤負有天命的故事,關於這部片子,我是從新唐人《風之國》黃金八點檔電視劇看到廣告的(不然之前還真的不曉得這部已出產幾年的片子),說是朱蒙續集,因為我很喜愛《朱蒙》,因此也當然願看看《風之國》。翩翩黃鳥,雌雄相依。念我之獨,誰其與歸?據維基百科,此詩原載《三國史記‧高句麗本記‧琉璃王》,琉璃王不是末代皇帝,可是秉承先王遺志的他,卻要面對諸多部落組成的諸加會議勢力的牽制以及扶餘等國的覬覦,一生心力耗盡卻力有未逮。(在我,是先王給他留下的一攤子,怎麼也的完成啊,這位王倒是頗不昏庸,卻是完成了,最重要的是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這個朱蒙之孫:無恤)

《朱蒙》一片的結局:召西奴帶著兩個兒子去創建新國,只為避開朱蒙親子琉璃所在的高句麗王國,她不忍摯愛(朱蒙)與骨肉有任何不當干戈,為化解此怨的存在與可能,她帶領自己的老父和兩個兒子與部落離開為之作了巨大貢獻的高句麗國,她讓朱蒙登基,而她部落付出的巨大財力使她有半壁江山的資本。所以,若是沒看過《朱蒙》,對《風之國》的人物宿命的安排,角色的替換,即便熟悉的臉孔便會當然有些陌生,對劇情的理解和比照也不會那麼給力了。

我比較感動韓國導演用的是非常傳統的手法來表現人物與故事,這點在中國大陸而言,要這樣做的話,共產黨不喜歡,而在台灣,目前似乎也難以看到非常傳統而精緻的古裝劇,雖然是漢人與韓人文化究竟是有差異,但韓劇正因古樸風味令如我這樣的人頗為在意和感動給心靈帶來的別緻天地。

誰有幽恨呢,一生只愛一個女子,卻一生要為國家和百姓的利益而放棄個人之愛,這便是大武神王無恤的糾結之處,一部片子總要有些元素吧,那便是:民族大義,個人恩義,等等。人要信神,便要走上蒼安排的路,不論為之多痛,路有多險,這是無恤一生應盡的責任,也是來世的使命。

* 忠

忠於王事,忠於國家,忠於所選擇的跟隨的人。

(1)琉璃王身邊人的忠

戰場上與王共同出生入死,禮節上尊卑分明,論情義宛若朋友。這是我對韓劇《風之國》中對導演比較正麵塑造的形象如國王身邊的人與王的關係的印象,其實,也應包括《朱蒙》等。

琉璃王征服了箕山族,諸加會議派來慰問,望著忘形的將領軍士,舞劍,摔跤,開懷暢飲,琉璃王身邊將軍不禁覺得:一向吝嗇的諸加為何以犒軍名義前來,其真實意圖何為,琉璃王也不打算求甚解,就讓將軍也早點休息吧,王與臣之間,親密不用遮掩,大家都心直口快。將領軍士享受慶功宴,而琉璃王也不打算對諸加會議再行妥協。(之後劇情表明:諸加會議想造反,因此名為慰問,實則暗殺琉璃王)

(2)無恤身邊人的忠

古人思想簡單清澈,名字體現著父對子的命運寄語:無恤是琉璃王的親生兒子,可是遭遇王室週遭混亂,不由被父親琉璃王取名為無恤,意為沒有沸騰的熱血,沒有跳動的心臟。

在他的一生中,也得到出生入死的幾位的輔佐:

一次在一次軍事行動中,跟隨無恤的麻老受了重傷,他們急速逃到卒本城落腳,在一個店裡,躺下療傷的麻老說出心裏話:看我這副樣子,哪會兒輕易就死掉呢;頓一頓他又說,我要一直跟著王子,直到王子厭煩為止。王子也沒說甚麼,只是深沉的看了一眼屬下,朋友,愛將,就出去做他自己的事了。這才是真的親近哪,不需要過多的表白。

要提一句,沒有像大陸演員那樣,演起古裝戲一律癡纏或裝酷為主,韓國的文化內涵沒有丟失掉,因此,更多時人物用表情和眼神,話也不多,但已經足夠表達了。不似很多中國人的對話,話說的很多。難道能說韓國人蠻荒麼,我看到的是更多的忠義,那無需多言。這是一種文化氣質,儘管來自於大唐的深遠影響,可惜的是,現代中國大陸人,失去了這樣的文化。

(3)造反風波

解明太子,以仁德為本,為國盡忠,禮義孝悌,都做到了。本來打算守衛國內城,守護母后和臣民,不料早起開門只見老軍守城說,年輕的將領早就投靠了,我這老骨頭跟不上他們啊。老軍說的很樸實,完全沒有說:誓願效忠吾皇之類的大口號,而解明太子也是勸他也快點離開險地吧,本來解明太子打算自殺,年幼的細柳公主進來,使他打消了殉國的念頭,而打算守護王后和公主。整個劇中,當然似乎給解明太子的戲份不重,但是,他即使沒有佔多大戲份,可是他的仁德,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何況,解明太子是無恤能長大成人的重要銜接角色。其實,我看導演倒也無意專一刻畫解明太子的忠義,但在劇情的發展中,人們自然可以隨處看到這一氣質。所以,覺得韓國人長的美,人都沒有那麼多心眼。

劇中也不乏幽默感,讓我忍俊不禁的一處是:諸加想謀反,相加(沸流部首領)因未親見琉璃王死去,故按兵不動,氣得大加說,別說攻打國內城,第一個就攻打沸流部。

* 隨順

(1) 二百五十兩的女奴

從事奴隸販賣交易的商人麻黃慇勤的請相加過目他為其獻上的新選的女奴,可是眼力過人的相加大人卻要走了書案邊服侍的女奴,麻黃愁的直嘆氣,奇貨可居,他多多少少覺得最漂亮的女奴不應這麼快就被權勢之人奪去,因此躊躇不已,當面向相加哀嘆,可也不怎麼中用了,相加還索性又加了五十兩銀子;相加走後,麻黃身邊的人暗笑,被麻黃察覺,更加惱羞,責備下人不懂事,居然被「老狐狸」看到了那個漂亮的女奴。可以看出,人們彼此的關係其實都還是親近質樸的那樣一種表現,人們彼此心無真正的甚麼城府,即便要造反,也是當面告訴你,要打開城門,我們要進來,國王已經不在人間。沒有那樣一種狡猾,甚麼事藏在心裏,看韓劇,古樸的感覺迎面而來,生動而會心。

(2) 粉紅衣裳

相加邀請麻黃與之溫泉共浴,受寵若驚的麻黃說:像我這樣卑賤的商人,能有如此大幸(共浴),相加則說就是與太王共浴,你也不是不可以啊。言辭間露出野心。但我要說的是對粉紅衣裳的運用,

一處是在犒軍時,使女斟酒,在將軍軍士中行走,風尚淳樸,完全是普世價值的寫照:那時的人心都很淳樸,因而不存在一種刻意的男女有別,而是就是表達了一種勝利了,軍中飲酒暢飲,使女在其中行走,完全不會像今天的紅朝開人代會那樣和女生找工那樣,都要外形靚麗,刻意塑造一種外在的色媚,而韓國古裝劇中使女的衣著,粉紅色,非常美麗,卻絲毫不突出,而是跟劇情,跟整個一個畫面中,起到了綴色的作用,看上去畫面給人帶來視覺美,這點帶著歷史感的優美文化的鏡頭,我相信中國大陸的導演是拍不出來的。韓國的古裝戲,不是我溢美,是沒有現代那些動輒的情色鏡頭的,《朱蒙》裡,男女主人翁最多也就是真情流露的擁抱,這點也會使人愛看。

另一處就是在相加邀請麻黃與之溫泉共浴的鏡頭中,熱氣騰騰中,有粉紅衣裳的侍女在泉邊恭伺,但完全只是提供相加權勢的說明。而且,粉紅色運用在鏡頭中的確非常美,那個點綴的作用使得畫面很有美感。

這個美學元素來自於編導的心靈,表現在劇中,我也認為是一種隨順,心態隨和平順,沒有對女色垂涎的醜態,誇女奴漂亮就是誇,沒有額外的醜的(譬如大陸喜用的床上鏡頭)奉獻給觀眾,這點的確是尊重人性的,我喜歡這份樸實。先有理,而後禮,劇中甚麼樣的人物甚麼樣的想法都在情理之中,這才是有人性的作品。只可惜在中國大陸人性遭到扭曲與變異,所以仁、義、禮、智、信的文化遺失已久了。

(3) 主僕情份

原來,麻黃下人的名字叫公瓚,他為了幫助解明太子解求鳥兒死亡的答案,剖開死鳥的腹部,檢視鳥兒吃了甚麼,其時一張桌子上,正在用餐的麻黃當然無奈的頗為不爽,搖頭皺眉:這味兒啊,一副吃不下的苦相,都是如同朋友一般當面說出,親近隨順,也可能大漢民族覺得禮節的制定還不夠多,但從相對的小國寡民而言,這樣,也足矣道盡韓民族樸素的民情!保存了民族的精髓,就是順從了天意,保住了古老而悠久的文化與道德,就是各方面能有長足發展的國家和民族。

* 神職人員的所為

琉璃王聽到大神卓的預言(無恤出生後要給家國帶來毀滅的厄運),身為人父的他發出抗爭,「怎可在一個肉體上下上這麼多的詛咒?!」而大神卓的回答是:「人怎可能洞悉上天的旨意呢?」古時即便連王室也篤信神,依靠神職人員的預言修德,對國策進行調合,對國家進行治理,王也最看重民心。所以即便是想造反的諸加會議,都要利用民心來作文章。

因此,綜合來看(不針對此劇),若神職人員不顧自己的修行,枉用信任或妥協強權而擴張勢力,增加名聲,恣意妄為,以使王乃至民陷入迷惘,那才帶給國家更深重的魔難。因為古時距離今天,畢竟是在創造文化與歷史啊。(待續)

(責任編輯﹕比爾)

相關新聞
韓劇《你迷上我》劇中插曲令人感傷
韓劇風靡伊朗  韓國男性被稱「朱蒙」
鄭宇成將出演新電視台韓劇
韓星池城主演韓劇《守護BOSS》大受歡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