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研高海拔咖啡 SCAA連兩年台灣最高分

人氣: 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2年0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在海拔1200公尺的高山上,近四公頃的咖啡園,長滿了一串串的果實,紅的、黃的、綠,非常耀眼,這裡是古坑的石壁,園主郭章盛從愛喝咖啡到種咖啡,十多年來由一個新手變成全台咖啡生豆評鑑的冠軍得主,又躍上國際舞台,在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 的評鑑中,連續2年拿下台灣參賽者最高分,締造台灣咖啡奇蹟!到底他是怎麼做到的?

郭章盛說,從小在老人家口裡聽說荷包山裡有滿山的咖啡,心裡非常好奇,直到民國69年,從海拔100多公尺的荷包山移植了二棵咖啡樹,成功的種植在海拔1200公尺的老家石壁山上,建立了他日後想在高海拔種咖啡的信心。

為了追求更好的品質 廢寢忘食 常常想到睡不著

直到10多年前台灣盛行喝咖啡時才大量種植,原本從事土木工程的郭章盛說,當時甚麼都不懂,只因喜歡咖啡,所以從栽種、管理到採收、曬乾、烘焙,都得不斷靠自己摸索試驗,除蒐集許多國外資料,也買了許多書來研究。他說為了追求更好的品質,晚上常常想到睡不著,真的廢寢忘食,有個點子就立即操寫下來,只是當年的台灣咖啡不被看好,辛苦生產的咖啡卻賣不出去。只好到處去拜訪咖啡館,得到的反應又不是很好,有些甚至連試喝都不想喝。

為了突破困境到處去喝咖啡、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咖啡比賽

為了突破困境,郭章盛覺得不能避門造車,於是從南到北到處去喝咖啡,發覺自己的咖啡不比別人差,但總不能老王賣瓜,「好」要別人說的才算,於是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咖啡比賽,他說參加比賽不是為了得名,而是希望得到專業的認同與肯定。在2010年榮獲台灣精品咖啡豆評鑑頭等獎後更連續二年躍登美國SAA年度世界精品級咖啡,郭章盛十多年來的堅持,終於一炮而紅,還讓台灣咖啡榮登國際精品咖啡的行列。

在全球咖啡市場競爭下 台灣的咖啡如何在眾多產品中突顯品質優

郭章盛表示,以前台灣的咖啡默默無聞,現在不輸亞買加的南山咖啡,他說,高海拔生長的咖啡由於日夜溫差大、生長慢,果實養份密度高,因此品質比低海拔的香醇、濃郁,而石壁是雲林縣最高的地方,海拔在1200公尺以上,最適合咖啡生長,而好的品種也是重要因素,臺灣種的是咖啡原生種「TYPICA」鐵畢卡,品質優,而咖啡農的用心管裡栽培才是最大關鍵。


海拔1200公尺以上的古坑石壁,是雲林最高山區。(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位於古坑石壁海拔1200公尺的咖啡茶園。(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期望政府能建立「生產認證」農民才有保障

在國際打響台灣咖啡名號後,很多不肖商卻打著臺灣咖啡,混水摸魚賣著廉價的進口咖啡,欺騙消費者,既壞了臺灣咖啡的名號,又打壞了市場價格,讓真正辛苦種植台灣咖啡的農民無法生存,這是郭章盛最感無奈的事。期望政府能建立「生產認證」對認真老實的農民才有保障。


果實纍纍的咖啡豆,成串的生長在咖啡樹上。(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果實纍纍的咖啡豆,成串的生長在咖啡樹上。(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一顆顆咖啡豆,有紅的有綠的,農民必須逐粒採收,相當費工耗時。(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現在正是高山咖啡的採收期,成熟的咖啡豆非常耀眼。(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自創品牌 自產自銷 達到產銷平衡

咖啡的栽種管理、採收、烘焙等後置工作,大部份要靠人力,加上採收期長費時耗工,因此成本高,無法與國外競爭,因此只能自產自銷,因為有了自己的品牌,消費者大多是舊雨新知、口耳相傳直接向他訂購,或透過他的網站購買,到目前為止尚能產銷平衡。

補助農民及加工廠商參加國際食品展 提升台灣咖啡品牌知名度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表示,台灣咖啡的生產成本約為國外的3~4倍,競爭力相對薄弱,因此農政單位不鼓勵擴大栽種面積,而朝提升品質的方向邁進,每年補助縣內農民團體及加工廠商參加台北、東京、首爾、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地國際食品展或通路上架行銷,提升台灣咖啡品牌知名度,在技術援助方面則辦理咖啡栽培與品嚐研習會,及協助病蟲害診斷及防治,提升農民生產咖啡品質。

輔導產地認證 做好市場區隔 保障農民權益

農業處長呂政璋表示,台灣咖啡品質雖已受國際肯定,如嵩岳咖啡連續兩年參加美國咖啡評比入選,惟台灣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難具經濟規模,因此發生進口價格較低的咖啡豆混充古坑咖啡謀取暴利之情事,打擊古坑咖啡品牌形象,讓咖啡農難以生存,輔導公所或農會申請產地証明標章,協助咖啡農做驗證,保證100%古坑生產的台灣咖啡豆,以明確做好市場區隔。每年「台灣咖啡節」,皆舉辦咖啡豆烘培比賽,藉以提升咖啡豆品質,打響台灣咖啡知名度,希望能打入國際市場。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