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陽:「溫式政改」何不再勇進一步

李曉陽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3月30日訊】近幾日,國內外的新聞渠道紛紛傳出消息:中共中央打算接納總理溫家寶以「平反」為主要切入口的「政改方案」。同時,國內的互聯網上曾一度解禁「六四」、「轉法輪」等敏感詞,互聯網的封鎖管制亦有所鬆動,有眾多網民甚至得以嘗試無須「翻牆」便直達一些敏感網站。

這一切,彷彿是漫長黑夜中閃過的螢火蟲一樣奪人眼目。尤其是時值因「王立軍事件」連鎖導致中共黨內派系間路線鬥爭的逐步公開、全國民眾極度關注的情況下,出現如此敏感的狀況,已經實在難以將其歸入到「突發、孤立事件」之中了。

雖說到目前而言,「溫式政改」方案仍僅限於流言,但借用陳破空先生的一句話:「作為政治反對派,我們無須對中共政改抱幻想,但以社會變革的低成本計,也樂見中共改革派有所作為。」其實,不但是「政治反對派」會如此想法,估計全國的民眾都在如此想,恰如近來國內的「新聞聯播」收視率空前,便可見中國民眾依稀尚存的、對國家未來的希望又被「勾引」起來了。

有人說,過去的三十年,中國十幾億民眾都在憋著一口氣,就欠缺一個恰當的機會、恰當的方式來釋放出來。這話有一定道理,因為曾經「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中國人,在歷經了89年「64屠城」、99年「法輪功事件」之後,絕大多數學會了沉默,哪怕是心如明鏡也保持忍而不言;但這話又不全面,因為便是中共內部亦並非都是平庸之輩,只不過因「江三代」當初血腥、暴力的執政方式,而選擇了明哲保身。所以說如若真的憋了一口氣,也是朝野上下良官善民一起憋著一口氣。

那麼在這些綜合的前提下,出現「平反式溫式政改方案」流言、網絡封鎖短暫開放這諸般狀況,是否可以如此理解:以「胡溫」為主的政治改革派,欲以解決「重慶危機」為契機,徹底解決「江三代」遺留下的歷史罪惡,但是另一方面,既要顧忌於新舊江派勢力的阻力,又顧忌於一旦大步政改導致民怨急劇釋放而至社會動盪,甚至於在政改過程中成了「被政改」的目標。

如若這般,既可說是過於輕視民眾的智慧與眼光,也可以說是錯誤研判了自身的政治基礎。過去的三十年,無論是89年的「64屠城」、99年的「法輪功事件」,早已經將中國政壇劃成了壁壘清晰的兩極,畢竟時光是擦亮視線最好的工具。就算是過去的九年,民間洶湧流動的各類資訊,早已經為流言中的「平反式溫式政改方案」打下了民心基礎,而這恰恰是能夠壓倒黨權、政權、軍權的「政改王牌」。而若真的能如溫總在記者會上所言,在任期的最後一年,以新的成績去彌補任職期間,中國經濟和社會發生的問題所應負的責任的話,又怎能不是民眾喜聞樂見的呢?又怎會得不到民眾的支持呢?又何來對民眾的無謂顧慮呢?

看到網上有些文章在評論中國政治環境時,多參照台灣與緬甸,這兩個對照於中國現狀來說當真很有意義。台灣清算前總統的貪腐舊案,以法為規以律為矩,當真是怨有頭債有主,並未見涉及無關;緬甸軍人政權的集體轉身,井然有序的平穩過渡,更未見有「清算舊帳」之說。而在中國,最大的民怨是集中在人性的纍纍血案之上的,難不成至今仍怕百姓的眼睛看不清誰的手上沾滿血污不成?而中國民眾最大的優點與缺點,都可以說是太容易「感激」、太容易「包容」,而這恰恰是平穩實現中國各式變革的基礎,更是實施各式變革者的完善保障。

所以說,無論何種類型的政改方案,能否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於方案的細節本身,亦不於實施方案者擁有多少黨、政、軍實權,實在是取決於實施者有否有勇氣,敢於在現有的起步線上跨出第一步。

相關新聞
溫家寶是否回應平反六四呼聲受關注
溫家寶含糊回應平反「六四」話題
溫家寶持續迴避六四平反問題
喉舌三論「政改」  北京圍繞溫家寶內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