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融入生活中的每一天 華裔談親情互動

人氣 73

【大紀元2012年05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又一年的母親節到了,它喚醒人們感恩天下所有為生兒育女辛勤付出的母親,也是社會給於母親對家庭、對兒女無私奉獻的敬重。儘管這一天不是法定假日,但幾乎所有人都十分重視這個節日,孩子們在這一天向母親表達最誠摯的感恩和祝福。
  
對母親的感恩,包含著對生命的感恩,一個善於對母親感恩的人,為人處事會富有人文關懷情懷。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習俗裡,雖然沒有母親節,但對母親的孝敬擺在道德教化的至高點,「百善孝為先」,孝感天動地,中國人把對父母孝順與否作為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重要標準。
  
母親節也讓人們有機會反思家庭關係。人人都愛母親,每個母親也都愛自己的孩子。在感恩母親的同時,作為子女是否從內心真正了解母親的需要,而不是流於形式;母親在接受兒女感恩的同時,也會思考自己對孩子的愛是否到位。

從心裏理解母親 化抱怨為感恩

顏女士今年48歲,移民加拿大8年了,她既是女兒又是母親,母親節這天,女兒會向她問候,有時她也會和女兒出去吃頓飯,給在國內的媽媽打個電話。她說母親節提醒自己,審視自己的內心,檢討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顏女士說,以前總是抱怨母親對自己不好,覺得小時候沒有得到母親很好的照顧,在家裏被當苦工使喚。還說母親重男輕女,家裏的錢財只有兒子的份,女兒排除在外,還恨不得把女兒的財產也分給兒子。因此,顏女士長期感到心裏不平衡,充滿怨氣。雖然平時也跟媽媽打電話,寄錢、寄物,但只不過是禮節性而已,並沒有從心裏感恩過母親。
  
顏女士年幼的時候,父母不在同一個地方工作,母親既要照顧3個年幼的孩子,還有一份全職工作,那時還有很多政治活動要參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對每個孩子精心照顧。也因為生活壓力大,又沒有人可以幫她,所以有時對孩子脾氣也不好。
  
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人生經歷多了,顏女士對人生的看法也慢慢變得豁達開朗,明白人生的艱難,人人活著都不容易,那些抱怨,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沒有設身處地地為母親著想。
  
顏女士表示,現在從內心裏再也不抱怨母親,反而時常想起母親的許多好處。「我的人生其實是受了母親的影響,尤其是母親生活簡樸、剛直不阿的品格對我的影響很深,讓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道,能保持一份清醒,沒有隨波逐流,保持做人的道德底線,並且樂於過平淡、簡單的生活。」她說。

相互理解,讓關愛融入日常生活

社工於女士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女兒今年24歲了,在美國一所大學讀博士學位。每年的母親節,她的女兒都會送她一份特別的禮物。
  
她說,親情的體現是不以日期來限定的,對母親的感恩絕不只是母親節這一天,而是要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平時良好的溝通是母女健康關係的基礎。於女士和女兒關係很密切,彼此像朋友一樣。儘管女兒現在在美國,彼此的距離遠了,但是她們的聯繫很緊密,生活中有什麼高興事,或有什麼傷心事都會在第一時間讓對方知道。
  
於女士說:「小時候,女兒會製作一些小東西送給她,如:一張卡片、一封信,一朵花等。用她小小年紀的理解向母親表達感恩。長大以後,她會考慮送母親需要的東西。有一年母親節,她買了一個特別的木梳送給我。因為我有頭疼的毛病,這個梳子梳頭很舒服,能疏通局部血液循環。」
  
「去年母親節,她送我一本書,這本書的故事情節很感人。她先讀一遍給我聽,然後鄭重地把書送給我。她一邊讀一邊掉眼淚,我一邊聽一邊掉眼淚,書讀完的時候,我們倆相互擁抱。那個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真的懂事了,也感到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是健康的,彼此心靈相通。」她說。
   
於女士說:「從孩子送的禮物,可以看出孩子的用心程度,也可以看出母親與孩子自己的溝通程度。世界上的孩子都愛媽媽,媽媽也很愛孩子,但是彼此互不理解的情況很多。兩代人之間溝通不到位,不知道對方到底需要什麼。其實,不管是孩子還是母親,他們最需要的是心靈的溝通,相互的理解。」
  
於女士的母親已經去世,她至今仍然感激母親。她說:「母親雖然沒有給我留下什麼錢財,但是母親的品格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像許多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人一樣,母親對家庭、兒女無私付出,對孩子很耐心、體貼。」
   
17年前,於女士出國時,她母親已經患了癌症,當時她剛好拿到去美國陪讀的簽證,於女士當時不忍心離去。但是母親勸說她:「你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 庭,有了丈夫、孩子,你就要對他們負責,你丈夫在國外讀書,長期孤單、也很可憐,也需要家人的陪伴。我有你父親陪伴,還有其他兄弟姐妹;再說,你在身邊時 已經照顧很多了。」
  
「今天我仍然要說,感謝母親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善解人意、寬容別人的品質。」於女士說。

婆婆也是偉大的母親

吳麗是個有一個孩子的年輕媽媽,她的婆婆去年從大陸過來幫忙看孩子。她說:「剛開始與婆婆相處時,也有許多摩擦,婆婆總是挑剔,不是這件事沒做好,就是那個東西擺的地方不合適。有時我也頂嘴,好在媽媽總是教育我,要我尊重長輩,不能頂嘴。後來相處時間久了,慢慢發現了婆婆的許多美德。」
  
「婆婆心地善良,別看她總是挑剔、批評,並不是刻意刁難,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只要誰說的有道理,她馬上接受,還會表揚你做的對。婆婆節儉,家裏的剩飯剩菜總捨不得扔掉,留給自己吃,而把最好的食品留給我們吃。每天早晨,孩子醒來早,婆婆最先起來打理孩子的事,讓我們多睡一會。」吳女士說。
  
吳麗現在從心裏認為婆婆很偉大。她說:「我們這些80、90年代的年輕人從父母那裡得到很多,也養成了我們這一代人比較自我,但我們也知道感恩,知道父母為我們付出很多。我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婆婆又節儉,不讓我給她買什麼東西,我會在母親節這天,承擔所有的家務活,讓她好好休息一天,用行動向她表示感謝。」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舞動味蕾】母親節蛋糕
各族裔以自己方式歡慶母親節
【陳思敏】:最該拆的是人民政府的招牌
溫馨五月 感恩身障兒模範母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