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人看陳光誠的恐懼

【大紀元2012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編譯報導)《大西洋》雜誌資深編輯瑞特(Robert Wright)在近日一篇報導中探討,究竟是如何讓陳光誠案件快速地從外交的勝利變成災難?為什麼陳原來表示他一直想留在中國,離開美國大使館後就開始表示,他希望盡快離開中國呢?

文章中引述一段國際事務專家與評論員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在《美國利益》雜誌網站發表的文章中一段論述:

陳光誠為什麼改變心意?我們沒法確切知道,但是從來沒有在極權獨裁國家呆過的人,很難想像他們警察當局有多麼惡劣和殘酷,也很難想像他們對想要控制的人的威脅和恫嚇是多麼的在行。

我運用自己與這些體系打交道的有限經遇提出一個可能的情節:在陳離開了使館之後,一個或多個內部警方官員在某些時候接觸到他的妻子或陳本人,用最最恐怖和令人震驚的方式告訴他:他處於威脅之中,他們會觀察和等待,一旦安全人員讓他離開北京,他的妻子和家人將會遭逢非常不愉快的命運。他們還會用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警告他不准將這次小小的談話告訴任何人。

在北京滿口談的自由良好願望的外交領域裡,安全官員會對陳和他妻子把話說的非常漂亮,一旦離開電視媒體刺眼的燈光時,你又回到一般狀態。到各省縣時,沒人會聽到你的嘶吼吶喊。

那樣的談話後,一位身心交瘁的盲人,更擔心的是他家人的安全,而不是可能會發生在他身上任何事情。這就可能改變他留在中國的想法。而且還得想好一個改變主意的理由,以避免提到任何與安全人員接觸。這樣的推理沒有任何證據,也可能有其他的解釋。但這樣的推理完全符合現實。

瑞特在文章裡說,這是猜測的,可能有錯。但他同意米德的看法,畢竟經歷這麼多事情的陳光誠,可能處在一個不穩定的心理狀態—— 離開使館後,他發現外面的情況並不和他的期待那麼投合。我也同意米德的,不管發生什麼事較複雜的敘述,一些共和黨人士也開始推動:背信忘義的奧巴馬政府以現實政治考量為由,趨炎媚俗地出賣一個瞎子。奧巴馬的人馬或許是趨炎媚俗,但他們也夠聰明,知道如果陳光誠觸動到一個誘餌開關,將會是很大的問題。即使是權謀上的考量,也不應該嚴重誤導他。

【編者註: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是國際事務學者教授,著有多本著作,且常為西方主流媒體如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撰稿。】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駱家輝曝陳光誠離館過程 中共以家人要挾逼其離開
懼陳光誠駱家輝的示範效應 周永康演繹恐嚇劇
法新社:中共將放陳光誠離境 美透露陳出逃細節
【揭密】陳光誠離開美大使館內幕及談判 中共有三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