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日:陳光誠事件背後的錯誤和混亂信號

【大紀元2012年05月08日訊】 週三下午,中國的盲人法律活動家陳光誠微笑著到達朝陽醫院的一排紅磚樓房。這起六天前陳進入美國使館尋求保護引起的外交危機本來應該成功化解,這位領軍人物想要在中國開始新的生活,學習法律。

美國大使駱家輝與陳的妻子和孩子見面,並停留了90分鐘,她們是坐著高鐵到達北京的。

接著,夜幕落下,一群警察到達醫院九層的走廊。他們拿走了前來探訪的記者的錄像,之後把他們趕進電梯。在6:30pm的時候,醫務人員要求其他美國官員離開。他們說探視時間已過。

突然之間,曾經保護過陳先生的人都走了。

這一情況讓這位活動家陷入了恐慌,也讓曾經成型的協議突然陷入危機,激發了多天來的疑慮和指責,這一幕也讓美中關係被陰影籠罩。

大約9pm,陳先生從醫院通過電話告訴一位朋友,醫院不給他們飯吃。其他人繼續打電話,一名朋友力促他放棄這一協議。陳先生告訴來電者他是受脅迫離開使館的,而且很擔心他家人的安全。在10pm的時候他試著給兩名使館官員打電話。沒有人接。

根據受訪的政府官員、活動家和其他參與談判的人,陳這出大戲以美中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的承諾開始。而結束的時候只表明這兩個大國之間是如何的疏遠和互疑。

週五,雙方又快要達成一項新的協議,讓陳光誠和他的家人到美國來,可能是在紐約大學學習法律。美方官員說他們有信心這一協議可以解決問題。一些分析家認為這樣快速達成一致是中美雙邊關係有彈性的標誌。但是,週三晚上在醫院造成的損失已經無可挽回。

美國官員急於想在週三,中美高層會議之前完成談判,他們似乎錯誤判斷了陳先生脆弱的情感狀態。

在陳先生戲劇性地衝進美國使館之前,他因為莫須有的罪名入獄四年,接著又經受了19個月的軟禁,據他說期間他曾遭受毆打。

這些天充斥著未接的電話,有些聯繫中斷,而這些本來都有可能改變事件進展的軌跡。

也有可能,美國在和中國外交部談判的時候忽視了中國內部正在進行權力角逐的中央。外交部的影響力有限,分析家們說陳的命運幾乎可以肯定是由黨內最高領導決定的。陳很擔心他的命運被捏在中國的安全部門和省級官員手中。

這一邊,美國官員則覺得陳先生把矛頭轉向了他們。一名和他交談過的高級政府官員說,美國大使駱家輝抱怨他改了主意。他說:駱家輝先生「覺得他對美國的指責不公平」。

陳先生因為在他的家鄉批評在執行「一胎化」政策中的野蠻墮胎和結紮而在活動家的圈子裡逐漸引人矚目。他的活動讓地方官員被解職,他與當地政府也形成對立。

根據涉足其中的活動家和一名美國的消息人士的說法,4月22日,他翻過至少八道牆,在晚上逃離軟禁。接著花了20個小時穿過地方當局的管轄區,與另一名活動家見面,她把他開車從山東送到了北京。

然後,他每晚都在不同的庇護所睡覺,最後聯繫到了美國使館。他們和美方人員約好地方,然後在4月26日被護送進了了大使館。

不過,儘管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美國對他的下落仍保持沉默;活動家們說他在「北京最安全的地方」,這暗指就是美國使館。

一位高級國務院官員說陳先生所受的傷是讓他入內的主要原因。各方都知道這一舉動將引起外交摩擦。一名美國政府官員說,這一決定由「國務院最高層」作出。他說美國駐華代表定期與白宮保持接觸。

一名高級政府官員說,國務院向白宮的國家安全部做了簡報,不過在陳光誠被帶進美國使館之前,奧巴馬總統並不知情。

中國方面的談判由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帶隊,他英語流利,在華盛頓聲譽不錯。他在外媒面前穿著合體,無懈可擊,應對自如。

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之前是一名海軍軍官,也曾是一名學者,他希望能加強美國和在亞洲的非中國盟友的關係,但是對他在北京的同級別官員,他稱他們為他的「中國朋友們」。

籠罩在這些談判上空的是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這是年度的系列會談,週四開始。美方官員對可能的僵局會妨礙會談感到緊張。

由美國大使帶領的美方官員與陳光誠談了幾個小時的話,以確認他的願望。駱家輝說他每天和他平均談話三個小時。美國官員們講了他們的個人經歷,陳光誠則談到了其他的著名活動人士,包括緬甸民主的標誌性人物昂山素姬。他的結論是要在國外繼續抗爭是困難的。

美國官員說陳先生告訴他們他想和家人團聚,搬到中國一處安全的地方,學習法律,並要讓中國政府調查他所受的不公待遇。

週一,陳先生和孔傑榮教授通話,後者是一名長期的人權倡導者,也是紐約大學的美國亞洲法律研究所的聯合主任。陳先生告訴他離開使館看來有危險。孔教授說:「我告訴他那麼就留在那兒,因為過一段時間他會想出辦法。」

第二天,孔教授又打了過來,他們討論了留在中國的利弊。孔教授為他在紐約大學提供了一個位置。

當克林頓國務卿準備參加戰略和經濟對話時,中國政府「給了我們一個回應。」駱家輝這麼說。這也許是指讓陳光誠離開使館,而他的家人還在山東。

陳先生說不。使館官員開始為陳先生準備住所,一旦需要,陳先生可以在使館內安頓下來。

接著,那天晚上,如果中國政府把他的家人帶到北京,這是一種誠意的表現。他的請求被同意了。美國官員們說,計劃是讓陳先生有機會和他的妻子講話,「讓他能做出最後決定是否離開美國的保護。」

週三,陳先生要求和新澤西的共和黨的國會代表Chris Smith通話,還有加州的民主黨的Nancy Pelosi通話。Smith先生認為這一準備達成的協議太糟糕了,並想告訴陳先生還是到美國來。

他給國務院的總機打了電話,但是沒有打通。他一直等電話等到4am。等到一名國務院官員打回來的時候,陳先生已經離開了使館。

Smith先生沒能告訴陳的訊息如下:「在國外你可以做得更多。」一名發言人說,佩洛西的辦公室沒有接到任何留言。

那時,陳先生的妻子和孩子們都在醫院。她和她的丈夫通了兩次電話。駱家輝說她「懇求」陳先生離開使館,到醫院來團聚。

大使和國務院的官員們簇擁著陳,他喜歡在講話的時候握住對方的手。他們問他你是否想這麼做——你是否想離開使館?

駱家輝說:「我們等了幾分鐘。他突然跳起來,非常興奮,非常激動地說,『走』。」其他的美國官員也證實了這一說法。這是週三下午的2pm,差不多是陳先生進入使館的六天後。

他們準備上麵包車的時候,駱家輝又問他:「你是否想這麼做?你準備離開了嗎?」陳說是的。

他們到了麵包車裡之後,美國官員們意識到他們沒有帶手機。因為使館裡有安檢措施(不允許帶手機)。他們借了一名職員的手機,打電話給克林頓國務卿。陳先說用中文說他很感謝她的支持,接著,他以不流利的英文對她說:「我想親吻(kiss)你。」

美國官員說那是動人的一刻。但陳先生後來對別人說他說的是「見(see)她」。

克林頓後來發表了一項聲明,說她很高興「我們能按照陳光誠的選擇和我們的價值觀協助他在美國使館停留並離開。」精疲力盡的美國官員們幾乎一週都沒怎麼合眼,他們認為這一協議是一項外交勝利。

這時這些被仔細提出的計劃開始走樣。美國方面沒有做出任何安排,讓使館人員在醫院陪他。晚上,官員們和陳通了兩次電話。接著他開始接到從朋友們和其他活動家打來的電話。

人權律師和陳的密友滕彪建議他重新考慮。週三晚上9pm,陳告訴滕彪:「他們的報復可能已經開始了,他們還沒有給我們送晚飯。」這是滕彪帖在他的博客上的通話記錄。「孩子們餓得直哭。」滕彪告訴陳的妻子袁偉靜,「一旦美國人離開,你們就處於危險之中。」

倡導基督教人權組織「對華援助協會」的傅希秋是陳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他在德州的米德蘭家中得到了關於協議的新消息。他接到了著名的中國活動人士曾金燕的一封郵件。

她還和陳光誠通了電話,發現他越來越焦慮。傅先生說他「處於絕望的狀態。」曾利用她的推特賬號傳遞了同樣的信息,斷言陳光誠離開使館時因為對他妻子的威脅。美國方面否認曾經傳遞過這樣的威脅信息。陳先生告訴若干新聞社現在他想離開中國。

美方官員數小時後否認這些報導。北京時間午夜過後,國務院發表聲明否認如滾雪球一般增加的指責。

陳先生改變主意讓美國外交看來過於天真。有批評認為美方官員是把他嚇走的,這樣就不會危害到經濟對話。羅姆尼(譯註: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奧巴馬的大選競爭對手)說」如果這些報導是真的話……這是當局的恥辱日。」

週四,美方官員匆忙出來為他們的行動辯解。不過有一個讓事情變得更複雜的因素:美方無法如願見到陳。而是在早上在醫院的外面見到了他的妻子。

同時,經濟和戰略高峰會如期召開。在華麗的釣魚台百花廳,克林頓國務卿致了開幕詞,其中有一小段涉及人權的話。這兒曾是中國帝王釣魚的地方,也是1972年美中重新開啟對話之地。

週四下午5:30,國務院承認陳先生改主意了。美方官員在週四晚上試圖電話連線陳,但是又不成功。

其他的人看來運氣要好一些。在後來看來是一通關鍵的電話中,陳先生在接近午夜的的時候和郭玉閃通上了話,這位學者在最初曾幫助他逃離。這一談話大大改變了前一天他焦慮的說法。郭玉閃在網絡上貼出一份聲明,其中包括」對相關方,包括美國大使館造成的壓力」表示歉意。

郭玉閃寫道:」他想去美國旅行一段時間再回國。因此,這不是改變主意。」

幾個小時後,陳先生在美國國會有機會發言了。這是華盛頓的下午,傅先生在一個由Smith議員召集的國會聽證會上討論了這些喧囂,給陳打了電話,並將電話放到了擴音器上。

在中間休息的時候,Smith和傅討論是否打這個電話。Smith先生說他「花了幾分鐘思考:這是會幫助他還是傷害他。我認為這會讓他得到更多保護。」

通過直播,陳先生提出了他和郭玉閃討論後的想法。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這是新聞:他想和家人一起暫時離開中國一陣,在美國的大學休息,可能還會學習一段時間。

週五,高峰會還如期進行。克林頓與中國高官們參加一系列會議,還衝出北京參加另一場旨在加強美國和中國人民聯繫的另一場活動。

不過,還是沒有容易的解決方法。週五下午,美方官員還是不能在醫院和陳直接見面。

突然,中國外交部在網站上貼出了一份簡短的聲明。其中說,按照有關規定,陳先生可以和其他的中國學生一樣申請出國留學。這和之前的語氣非常不同,看來中國打算接受陳先生的中間方案。

紐約大學的孔傑榮教授說:「當我看到這個的時候,我的眼睛睜大了,因為這是可以走出危機的方式。」他說這對雙方政府來說是一個「令人激動的、低調的、有面子的」解決方式。

數小時後,克林頓、蓋特納和兩位中方官員——副總理王岐山和國務委員戴秉國——登上講台結束兩天的會談。

克林頓感謝了東道主,回顧了所取得的成績,接著談到了美中雙方的分歧之處。她說:「當然,美國會繼續提出人權問題,因為我們相信這是每個國家都要捍衛的。」她補充說:「我們會視情況提出具體的個案。」

(轉載華爾街日報,有刪節)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旭慶:從馬克思的「挾洋自重」駁「北京混球」兩報之「跳蚤」言論
【高天韻】:走出牢籠
【夏小強】:用「流氓恐嚇」達成的「依法辦事」
精彩網語: 拿美帝工資的中國信訪辦主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