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出訪 緬甸走向國際

人氣 1

【大紀元6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特稿)在封閉多年後,緬甸執政者與世界各國展開交往,昂山素姬24年來也首度出國。儘管緬甸民主改革正樂觀發展,但昂山素姬此行向國際社會傳達對緬甸局勢一個很清楚的訊息:審慎樂觀。

過去1年多來,緬甸推出多項改革、釋放政治犯,2010年11月解除軟禁的昂山素姬今年4月1日贏得國會補選,成為議員正式參政。

為承諾民主改革,緬甸當局鬆綁政治氣氛,也發給昂山素姬護照讓她可以出國,而昂山素姬也願意離開國門,不再像過去一樣,連丈夫阿里斯(Michael Aris)1999年因癌症過世,都讓她擔心一旦離開緬甸就不能回去。

昂山素姬順利出國、平安回國,傳遞給國際社會的訊息是緬甸民主化發展至今,已讓她可以出國、自由演講,而且出國後還能回國。

昂山素姬最初計劃訪問的國家是挪威、瑞士、英國、愛爾蘭等西方國家,但在世界經濟論壇邀請下,自古與緬甸關係密切的泰國成為她24年來首度出訪的國家,由於緬甸移工與難民眾多,還有許多流亡民運人士,此行因此別具意義。

流亡泰國20年的「緬甸民主論壇」(The Forum for Democracy in Burma)發言人索翁(Soe Aung)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泰緬共享很長的邊界,較易跨越,讓因內戰而逃到泰國的難民20多年來有地方落腳,移工眾多,雖然因泰國執政者不同而可能有不同態度,但整體而言還是善待緬甸移民或異議人士。

索翁認為,昂山素姬訪泰加強緬甸民主政黨與泰國當局的友好關係,也讓緬甸難民、移工、少數民族團體等不再感到孤單。

另外,世界經濟論壇場合有許多政商人士,正好是昂山素姬向各國政府與投資人對緬甸民主化發展至今,表達看法與立場的最佳時機。

對於許多人關心緬甸民主改革會不會逆轉,昂山素姬表示,緬甸持續改革有賴軍人如何對改革過程做出承諾,「我不能說我們已經達到民主社會所有的基礎」。

緬甸內外對眼前的政治氣氛頗為樂觀,歐洲聯盟4月底已暫停對緬甸的經濟制裁,在緬甸設了辦公室;美國也在5月中旬跟進,不但兩國重新互設大使,解除對緬甸金融服務和投資的禁令,允許美國企業進入緬甸營運,但前提必須確定侵害人權與阻撓改革人士不會受益。

昂山素姬在世界經濟論壇演講中強調,緬甸不需要只會加深貪污與不平等的投資,也提醒世人對緬甸抱持審慎樂觀、合理懷疑的態度。

雖然緬甸內外對改革開放一片樂觀,但少數民族衝突問題尚未結束,克欽邦(Kachin)因內戰衝突造成不少難民,政府軍強暴婦女、強迫勞動的情況仍時有所聞,另有1000名左右政治犯還關在牢裡。

索翁就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緬甸仍有數百名政治犯,還有侵犯克欽少數民族、強暴、性暴力對待少數民族婦女的問題存在,緬甸政府仍在實施違反國際人權規範標準的壓迫性法律。

索翁認為,國際社會不應只看昂山素姬出國訪問就判斷緬甸已在民主軌道上,而必須要觀察實際發生的情況進行判斷。

「審慎樂觀、合理懷疑」,正是昂山素姬出訪首站給予國際社會最佳的警語。

相關新聞
印度總理辛格將會晤昂山素姬
昂山素姬訪泰 緬甸工熱情相迎
昂山素姬訪泰 緬甸移民工喜極而泣
昂山素姬出席世界經濟論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