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臣

明代名人系列:不戀權位的李秉

李秉,字執中,明朝山東曹縣人。李秉從小就是個孤兒,儘管如此,但他仍刻苦努力,於正統元年考上進士,被授予延平推官。

李秉初為官時,有沙縣的地方豪強誣告良民是強匪,並搶奪姦淫良民的妻子,十分可惡,李秉不畏豪強,將其逮捕。但是豪強反過來誣告李秉,李秉被投入監獄,還好副史侯軏知道真相,替他伸冤奔走,終於把他營救出來,而豪強也被繩之以法。這件事情讓李秉從此聲名大噪。

景泰二年,明代宗派李秉到宣府協助劉璉管理軍餉,卻讓李秉發現了劉璉侵占勒索的事情。朝廷原本規定要購買牛一萬五千頭贈送給士兵,還要撥款給每個士兵購買榖種,可是劉璉不但沒有照做,而且還停發士兵們的月餉。

此事被揭發之後,代宗升李秉為右僉都御史,取代了劉璉的位置。李秉把劉璉的做法全部推翻,對士兵們寬厚體恤,凡是使者往來或鎮守所需的費用,一律由官府的錢來支付。李秉又招來商人交糧換鹽,給軍中添購許多裝備,士兵們更新軍裝,還給他們添購耕牛,大家都很感激李秉。

景泰三年,代宗命李秉去兼管巡撫。後又統管軍務。李秉認真執行,不記個人交情。他彈劾了都指揮楊文、楊鑑等人貪污放縱;又彈劾宦官弓勝在打獵時滋擾百姓;又彈劾總兵官紀廣。紀廣心生怨氣,想要誹謗李秉來替自己開脫罪名,還好皇帝派人去調查,明白真相後,沒有責罰李秉。

李秉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能堅持原則不隨意動搖。當時邊塞常有寇賊騷擾,朝廷希望李秉能出塞剿除這些寇賊,但李秉卻說:「塞外之地本來就是各部落的牧場,不是我們獨有,所以那些部落不算侵犯我邊境,不應剿除他們。假設要乘其不備而進行攻打,那我是絕對不想這麼做的。」朝廷後來只好作罷。

邊塞各部落有時會以所搶奪的男女百姓當作人質,來跟朝廷要求換米。朝廷因此想要改成:成年人給一石,年幼的減半。可是各部落要求一律都給一石。各鎮守的將軍不肯答應。李秉知道了,說:「這簡直是輕視人的性命而看重糧米啊!」於是就按照各部落要求的給予米糧。因違背朝廷命令,所以李秉事後立即自請處分,但皇帝反而饒恕了他,認為他識大體、做得好。

成化三年冬,吏部尚書李翱辭職,皇帝命令李秉接任李翱的位置。李秉到任之後,開始將入仕之道做一番整頓。監生依序等待任職的有八千人,李秉要求一一考核,通過之後才能任職。考核當中,有幾百人因沒通過而受到罷黜,心生怨恨。左侍郎崔恭原本覬覦尚書職位,卻被李秉得到,也對李秉心懷怨恨。右侍郎尹旻曾跟李秉學習一陣子,李秉剛開始有採用他的建議,但後來就慢慢疏遠他。侍讀彭華平日依附權貴,有多次爲私事而去找李秉幫忙,但李秉不願徇私包庇。因為李秉做事正直不阿,所以很多人都怨恨李秉。

御史戴用請求南京和北京的長官和輔佐人員,應該依照正統年間的先例,將朝廷大臣集合起來進行保舉。而且,吏部與各部都要進行升調,不能有人長久佔據重要位置,或是急速升官。這些言語冒犯了吏部,兩方矛盾對立。皇帝就命令北京和南京四品以上的官員,由吏部開出缺額,然後由皇帝裁奪。可是御史劉璧、吳遠、馮徽等人仍極力爭取由吏部來選舉。

皇帝很生氣,追問反對意見的人。正好遇上外地官員進京拜見皇帝接受考察,其中有很多人曾被李秉拒絕過,大家的積怨已久。加上大理卿王槩也想取代李秉的官位。於是,就和彭華策動陰謀,教唆同鄉給事中蕭彥莊去彈劾李秉十二罪狀。罪狀中說李秉暗中勾結資深的御史來壯大自己,達到專斷攬權的目的。皇帝看了很生氣,與朝臣們商議。崔恭、尹旻說:「我倆曾向他勸告,他都不聽。」皇帝以為李秉果真徇私枉法,違背使命,於是命李秉退休返鄉。受此事牽連的有丘陵等官員,不是被罷官就是調往外地就職。皇帝還讓蕭彥莊指出所勾結的御史名單,蕭彥莊許久都說不出來。過了很久,才說出劉璧、吳遠、馮徽等三人的名字。皇帝將此三人一併投入監獄。

其實,丘陵等人是當時有名的好官員,因此事被小人陷害,眾人議論紛紛。丘陵尤其不服,多次遞奏摺揭發蕭彥莊的罪行。後來,朝廷訊問時,丘陵的說辭完全符合事實,皇帝至此方知小人設計陷害忠良,因此將蕭彥莊貶為大寧驛丞。

在李秉被彈劾時,小人來勢洶洶,想要逮捕李秉。李秉說:「替我謝謝彭華先生,定我罪的不是他,是皇上的命令啊。只要不將我下獄,一旦入獄,我就必定不會出來,因為這會傷了國家的顏面。」李秉上疏承擔罪過,一點都不爲自己辯解。當時全國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正在京城準備參加會試,他們激動的說:「李公是天下最正直的人啊,竟被這些奸邪小人陷害。如果給李公定罪,我們寧可取消我們的考試來替他贖罪!」後來皇帝只有輕微責罰李秉,這些人的怨聲才稍停止。

李秉臨走時,同僚屬下爲他餞別,大家都依依不捨,甚至有人掉下淚來。李秉卻慷慨的跟大家作揖,然後瀟灑登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