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島根神話博覽會紀行(2)

——眾神之國與有神月

孫正行

人氣 9
標籤: ,

此乃國初人始之地

在博物館裡,一本躺在櫥窗裡的線裝古書吸引住了我腳步。這便是那本聞名遐邇的日本第一部史書《古事記》。

展覽館的導遊小姐講解道:「如果您想瞭解日本歷史、文化、信仰的源頭的話,這本《古事記》是無法逾越的最為重要的必讀史料……」

《古事記》成書於712年。問世後,其對後來的日本社會、文化、歷史觀等的影響及以及其學術價值等都是無可估量的。

大會的宣傳單上這樣寫著:「此乃國初人始之地,亦是因緣起始之地。」大會的主旨是:通過一系列的講座、電影、舞台藝術、文物展覽、文化體驗等活動,使人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並在這個被稱為「國家之初、文化之源的聖地,完成與眾神的相會」。

下面,不妨讓我們少許瀏覽一下《古事記》的概貌。

《古事記》剪影

日本民族原本沒有文字,狩獵、農耕、祭祀等一應事宜,都是靠歌詠、講述以及舞蹈等形式來表現人們的喜怒哀樂,記述歷史事實。

這些內容,作為神話傳說、歌謠、祝詞等在民間歷代口頭承傳。直至6世紀末,漢字從中國傳到日本後,日本才開始了用漢字記述的歷史,因此也開闢了日本文化歷史的新篇章。

在《古事記》成書前,依據天武天皇之詔命,稗田阿禮吟誦出天皇系譜「帝紀」,以及古老傳說的「先代舊辭」。其後,依據元明天皇之命,太安萬侶將吟詠內容記錄成文,取名《古事記》,凡三卷,並於和銅5年(公元712年)1月28日向天皇獻上。

《古事記》上卷記述了神的時代,中卷記述了自神武天皇至應神天皇時代的一應事跡;下卷則收錄了自仁德天皇至推古天皇的事記。其中,包括神話、傳說、歌謠等內容形式。

從內容而劃分,《古事記》由「舊辭」 與「帝紀」兩大部份構成。「舊辭」記述了日本古代承傳下來的天神時代的天地起源,直至推古天皇為止的各種神話、傳說;「帝紀」則以天皇系譜部份為中心,記述了自第一代天皇至第33代天皇的名號、后妃、皇子、皇女們的名字,以及子孫氏族等。此外,還記述了皇居名字、治世年數、天皇駕崩時辰,陵墓所在地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古事記》的神話部份不僅是本書的起始部份,其容量更是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內容豐富多彩,是後人研究日本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極為重要的綜合性史料。

「神道」為大和民族獨自的信仰,其敬奉的眾神,大都記載在《古事記》中。如今,這些眾神大都被供奉在日本的各神社中,自古以來對日本的宗教信仰及思想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出雲為「眾神之國」

《古事記》上卷的記述自開天闢地始,至神武天皇誕生為止的所謂日本神話。例如日本列島的形成,國土的整備,眾神的降臨與征戰等等。

《古事記》開篇有言:「臣安萬侶言。夫混元既凝。氣象未效。無名無為。誰知其形。然乾坤初分。參神作造化之首。陰陽斯開。二靈為群品之首。所以出入幽顯。日月彰於洗目。浮沉海水。神祇呈於滌身。故太素杳冥。因本教而識孕土產嵨之時原始綿。賴先賢而查生神立人之世……」

對於開天闢地、人類起源等的描述,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雖然不盡相同,但卻頗為神似。而《古事記》的這般筆調、這等氣魄,可謂道家思想的翻版。

由於佔全書的近三分之一的神話的舞台,都位於島根縣的出雲及周邊地區,因此,出雲便被稱之為「眾神之國」。

關於「眾神之國」之說,還有一個有趣的證據。關於月份,日本出了一月、二月等西曆的稱呼外,還有日本自古以來的所謂「雅稱」,如將一月稱為「睦月」,二月稱為「如月」等。其中的十月,被稱為「神無月」,既神不在的月份。那麼,此時各地的神仙都到那裏去了呢?自古傳說道:十月份日本各地的八百萬眾神都雲集到了出雲大社開會議事,因此諸國無神。

有趣的是:與此相反,出雲國(即現在的島根縣)卻將該月稱之為「有神月」。(未完待續)

相關新聞
日本島根縣通過竹島日條例  南韓強烈抗議
日本島根縣舉行竹島之日典禮  韓國表示遺憾
日島根縣台灣節  慶賀親善協會成立新支部
日島根縣民踴躍參與台灣節  台日官方互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