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州古都:南韓最古老寺院 佛國寺(下)

文/攝影 意文

人氣 76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9月09日訊】珍貴文化遺產

一千四百多年的古蹟,廟宇還維持得很好。唐朝文化東傳,深入韓國民間,漢字使用與佛教文化,特別顯著。

佛國寺擁有許多相當重要的文化遺產,佛國寺屬伽藍佈局形式(註),佛國寺依山而建,如階梯式,並且利用窗、門,產生視覺穿梭,讓人眼前看到一層建築之後有更高的建築。

佛國寺入寺之前是一座放生池,一旁是山門,內有四大天王巨大木雕像,拿著法器把守著的「天王門」入口。(中華文化中稱之為「南天門」)

入山山門-天王門

入山山門-天王門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

建築格局分為兩大區,一區以大雄殿為中心,有青雲橋/白雲橋(國寶第23號)、紫霞門、梵影樓、自警樓、多寶塔、釋迦塔、無說殿等,一區以極樂殿為中心,有七寶橋/蓮花橋(國寶第22號)、安陽門等。其中、釋迦塔(國寶第21號)和多寶塔(國寶第20號)堪稱佛國寺追求的思想和藝術的精華,皆為新羅統一時代鑄造的珍貴文物。
大雄殿,佛國寺的本殿

佛國寺安養門與門前的蓮花橋/七寶橋(國寶第22號)

極樂殿

[[44]]
極樂殿

步入山門,並排建築的兩座雙層石壇迎面高聳,向著石壇的兩邊架有2座石橋。一面是東側「紫霞門」下的青龍橋、白雲橋,一面是西側「安養門」下的蓮花橋、七寶橋。分別通往「大雄殿」跟「極樂殿」。橋下以前曾建有象徵寺院與塵世相隔的九品蓮池,後遭毀壞。
紫霞門

紫霞門

紫霞門,是佛國寺石造建築的代表,也是參觀佛國寺的起點。

「紫霞門」的兩段階梯下段17階叫做「青雲橋」,上段16階叫做「白雲橋」。總共33階,代表佛教中說的33層天。石橋的石造技術均衡精巧,儘管經過了1500年的今天仍堪稱為美之極致。
下段17階叫做「青雲橋」,上段16階叫做「白雲橋」象徵佛教的33層天

紫雲門前的青雲橋/白雲橋(國寶第23號)

位於「紫霞門」跟「安養門」中間的泛影樓,原建於西元751年,但經過毀損、破壞、修建,目前看到的是在1973年修建完成的。泛影樓下方寬廣,越過中間的石柱,與細窄的上層相呼應。石柱以每8個不同的石塊為一柱,同時各朝東西南北方佇立,是相當獨特的建築構造。泛影樓中,有面佇立在石龜的大鼓。
中央的泛影樓與西側的安養門

[[24]]
泛影樓內石龜馱大鼓

匡廊與大雄殿精緻地塗上了鮮明的丹青裝飾,而其安置釋迦牟尼像的內裝更是壯麗,多寶塔如同木雕一般優雅美觀,金銅毗盧遮那佛坐像(國寶第26號)、金銅阿彌陀如來坐像(國寶第27號)顯出了新羅文化的登峰造極。
[[26]]

韓國最具代表性的石塔

大雄殿前的廣場上,左右各有出土的珍貴寶塔和其他石雕文物,一側的走廊內,還有造型奇特的巨大「木魚」和千年古鐘。

造型奇特的巨大「木魚」和千年古鐘。

造型奇特的巨大「木魚」和千年古鐘。

在庭院中,佇立著兩座韓國最具代表性的石塔,東側為多寶塔,西側為釋迦塔。1962年被列為國寶,可說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石塔。
多寶塔(國寶第20號)

多寶塔高10.4m,在十字型的基壇上,正方形的基壇是用來表示佛教基本教理:四聖諦。沿著基壇往上有四座通往四方的石梯,每座石梯各有10層用來表示佛教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周圍有四方塊形狀的欄杆圍繞,是座八角形的石塔。
基礎地基構造

佛國寺多寶塔 國寶20號高10.4m。與釋迦塔對望

原本塔上有4隻石獅,日帝搶佔期被掠奪,現在有2隻在日本,1隻在大英博物館存留。多寶塔也是現今10元韓圓硬幣上的圖案。
佛國寺多寶塔國寶20號高10.4m。現在是10元韓圓硬幣的圖案。

佛國寺釋迦塔高8.2m,是新羅的典型三層石塔建築,外形質樸,勻稱美麗。被日人侵略破壞過。在修復石塔過程中發現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釋迦塔舍利裝置等遺物。
佛國寺三層石塔(釋迦塔,國寶21號) 高8.2m

釋迦塔位於大雄殿左邊,又名三層石塔,釋迦塔則造型簡潔,為新羅時代的典型塔身樣式。

這兩座塔是新羅時期寶塔中最精美的,曾經使當時的佛國寺成為最流行的「雙塔」格局的典型。釋迦塔和多寶塔雙塔式迦藍的形式。2座國寶級的石塔也多次登上韓國郵票的門面上。
韓國所發行郵票上的國寶

所有寺院建築可以看到完全仿唐的風格,只是屋簷和廊柱上,沒有繁複的雕刻,迴廊與大雄殿以鮮明的丹青塗飾畫上奪目的圖紋,即所謂丹青之術。
佛國寺內建築彩繪

佛國寺內建築彩繪

佛國寺內建築彩繪

佛國寺內建築彩繪

佛國寺寺廟本身的秀美及石製文物的傑出的藝術已爲世界所公認,眾多的國寶與文化遺產都顯示著當時新羅文化的登峰造極,即使已過千年,仍能讓遊客細細品味歷史的懷古氣息。@*

註:
伽藍又稱僧園、僧院,原意指僧眾所居之園林,然一般用以稱僧侶所居之寺院、堂舍。直至後世,一所伽藍之完成,須具備七種建築物,特稱「七堂伽藍」。「伽藍七堂」制形成於宋代,佈局同傳統四合院佈局幾乎完全一致,從此成為中國佛寺建築的固有標準。

佛教的每個宗派的「七堂」都有所不同,後世大都沿用禪宗的七堂之制,即佛寺必備山門、佛殿、法堂、方丈、僧堂、浴室、東司(廁所)七堂,到明清時期演變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法堂、羅漢堂、觀音殿七堂。其中軸線上依次排列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堂、藏經樓,兩側為僧房。客堂和鐘鼓樓等。

觀音殿

相關新聞
真臘古國:大吳哥城之巴戎寺(上)
真臘古國:大吳哥城之巴戎寺(下)
真臘古國:看見吳哥庶民生命力(上)
真臘古國:看見吳哥庶民生命力(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