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進口米流向不明? 陳保基:2週內追出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市售包裝米一再出包,外國進口米更是流向不明,立法委員李慶華7日重砲抨擊,認為農委會管理不力,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回應,表示農委會將修改〈糧食管理法〉,研議將裁罰上限提高到新台幣300萬元,此外,未來包裝米不分大小,全部禁止混米。

立委質疑,裁罰上限300萬對大糧商無法達到嚇阻效果,進口米流向不明,如果混充公糧米流入營養午餐、軍糧或為餐飲業者使用,農委會恐有帶頭混充白米行為。

陳保基:建立進口米管理流程

陳保基指出,對於夜市、自助餐及餐廳等業者使用的米,承諾於2週內追出進口米流向,要求業者明確標示米的產地,並建立進口米管理的流程。並表示,未來將參考〈食品衛生管理法〉的罰鍰額度,將裁罰上限由現行新台幣20萬元提高至300萬元。

此外,對於市售小包裝米,將明文規定國產米與進口米應分開包裝銷售,不得混合;違規情節重大者,增訂得命令其歇業、停業一段時間,或逕行廢止其糧商登記,並註銷糧商登記證的規定。

台灣依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須每年進口14.4萬公噸外來米,但卻被質疑可能流向餐飲業者。生米煮成熟飯後,根本沒有人可以肉眼辨識何為國產米或是進口米。

陳保基:加強市售米追溯管理

陳保基承諾,農委會未來也將加強市售米追溯管理,規定糧食業者對於國產米與進口米的買賣進出,應分開登記;另市售小包裝米除標示負責廠商名稱外,增加標示製造工廠,以利追蹤進口米來源及流向。

另外,陳保基表示,未來有計畫撤銷糧商登記證,讓國內有力於農業的青年小農,能有機會在地在銷,以發展更精緻化的農產品。◇

(責任編輯:明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