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八年任期險象環生 伯南克不辱使命

張凡

人氣 4

【大紀元2013年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凡編譯報導)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即將在1月底卸任。回顧他8年的任期,可以說是險象環生,所面臨的挑戰,在聯儲史上絕無僅有。《華爾街日報》對其任內功過得失做了評析報導。

伯南克在2006年2月就任聯儲主席,正趕上美國房市泡沫頂峰。為了遏制泡沫擴張,他推出了一系列小幅稅率增長。2年後,隨著住房泡沫的破裂,全球性金融危機席捲而來。如何平安度過這一災難,成為聯儲面臨的緊要問題。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經過了緩慢而且痛苦的復甦。如何避免復甦的夭折,又成為新的挑戰。

報導中稱,伯南克在接受聯儲主席任命之際,並沒有預料到此後的波折,他在講話中把延續前任的政策作為任期首要任務。

在2007年12月,面臨是否大幅削減利率,伯南克依然猶疑不決。對於救助金融機構,他的態度則是盡力避免。然而在2008年年初,隨著金融風暴的加劇,伯南克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態度也大大轉變。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從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聯儲通過6次降息,把基準利率從5.25%下調到2%。在金融危機中,聯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向銀行直接注入資金。此外,聯儲在2008年11月、2010年11月,以及2012年9月啟動了三輪量化寬鬆計劃。雖然美國經濟並沒有避免衰退,但政府的貨幣和財政干預手段,卻讓美國經濟免遭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經濟增長緩慢 聯儲有多大責任?

美聯儲許諾維持零利率,直到失業率下降到6.5%。而三輪資產收購,總額超過了3萬億美元。可是衰退之後,美國經濟的增長,平均只有2.3%,遠低於二戰後歷次經濟復甦中的平均增長率4.1%。這一輪經濟復甦的遲緩,到底是聯儲的過失,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通過調控貨幣供給,美聯儲能夠壓低利率,促進家庭和企業借貸。但是從長遠來看,貨幣政策並不能代替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技術、生產力、貿易、人口增長、法規和政府開支。

經濟疲軟的原因,包括了一系列結構性問題,例如美國家庭債務的高水平,聯邦、州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的削減,金融系統的損傷,人口增長的放緩,企業和家庭對風險的規避,以及聯儲措施的有限性。前任財長桑默斯曾一度是下任聯儲主席的熱門候選人。他認為美國進入了結構性的停滯階段。而聯儲只能緩解症狀,但無法根治。

從2000年到2008年底,美國家庭債務從7萬億(兆)美元增加到了13.8萬億(兆),超出稅後收入增長達3萬億。在2008年危機之後,美國家庭債務已經減少了8840億美元。而這一減少,直接減少了消費開支。

債務水平的攀昇,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以前聯儲政策的後果。在科技股泡沫破裂之後,當時的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採取了低利率手段以減輕經濟衰退的衝擊。而此舉成為住房泡沫和債務水平的一大原因。

金融危機之後,銀行業對發放貸款十分謹慎,使得企業和個人難以獲得貸款。一般情況下,低利率應該促使房主從新融資,節約的按揭費用可以促進消費。但現在,嚴格的貸款標準使民眾難以獲得廉價的貸款。

2009年之後的政府預算也不利於經濟復甦。在2009年之後,伯南克和美國立法人會面196次,呼籲在短期放寬開支,而在長期削減赤字。但在過去幾年間,美國各級政府開支成削減。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經過物價指數調整之後,2009年到現在,聯邦、州和地方政府的總開支下降了6.1%。這是自朝鮮戰爭之後,同等時間長度中最大幅度的下滑。

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如果沒有經費削減,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提高1.5%。

伯南克是否應該下更大的功夫說服立法人和奧巴馬總統?在過去幾年間,改變立法人的立場絕非易事,僅從預算談判多次陷入僵局,就已可見一斑。在這種環境中,恐怕伯南克也難以促成改變。

然而在聯儲內部,伯南克的確已經竭盡全力說服委員會成員。克里弗蘭聯儲銀行主席Sandra Pianalto曾透露伯南克多次在工作之餘打電話,尋求她的支持。為了達成共識,在第二輪量化寬鬆的制定,從討論開始到達成,歷時5個月,而且幅度低於許多人的預期。

根據聯儲的研究,這一輪債券收購計劃僅對經濟增長率提升了0.13%。而三輪收購計劃加在一起,對增長率的提升也只有1%。

伯南克的支持者們則指出,在發達國家中,和中央銀行立場更加保守的國家相比,美國經濟更加健康。2009年6月,歐元區的失業率和美國持平,分別為9.4%和9.5%。但此後則分道揚鑣。在今年11月,歐元區的失業率為12.1%,而美國數字則是7%。

如果說債券收購的收效不大,那麼它所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大。在金融危機以來,基於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貨膨脹率平均在2%,恰好符合聯儲長期通脹目標。而其他通脹指數甚至低於2%。

雖然有人擔心印發鈔票會導致美元貶值,但從2007年到現在,美元的匯率基本持平。

今年以來,對新一輪資產泡沫的擔憂逐漸浮現。對沖基金Bridgewater的Dalio認為,在過去6到12個月間,美國股市所增長的26%中,只有6%是利潤增長帶來的。其他增長則來自於投資人追捧股票。

但他也同時承認,如果沒有聯儲的寬鬆政策,後果更加嚴重,推升金融資產的價格,或許是「聯儲刺激經濟的唯一途徑。」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美聯儲主席熱門人選耶倫面臨多重挑戰
對美聯儲不確定感瀰漫 道指大跌185點
巴菲特:美股近合理價位 喻美聯儲「最佳基金」
【謝田】:美聯儲主席之爭應波瀾不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