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房價會急跌?習近平政治局會議釋調控信號

【大紀元2013年1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雙報導)12月3日,習近平召開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業內專家認為,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重要會議首次直指房地產市場調控,實屬罕見。同時,業界預測,2014年房價可能會因為地方債務危機而快速下滑。

大陸11月百城房價日前出爐,16個城市樓市調控政策不敵房價慣性連漲18個月。與此同時,中共官方發佈2013年年度經濟發展報告稱,2014年房價有可能會快速下跌。新一輪樓市調控是否會對高房價「釜底抽薪」仍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政治局會議 罕見談房地產調控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開會議,提出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出台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落實和完善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

對此,中國指數研究院(下稱:中指院)房地產指數研究總監陳延彬12月4日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之前新一屆政府多次會議提到的都是「供應體系建設」,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房地產調控,可能和短期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漲幅較大原因有關。

同時,陳延彬認為,此次政治局會議將為接下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因此中央對房地產調控的進一步動作還有待觀察,但著重長效機制、不會一刀切的調控思路肯定會與之前有所不同。

中共新一屆政府自3月上台以來,政治局重要會議鮮有提及房價、房地產調控,而是多次強調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

例如,10月29日,被稱為史上談房地產最高規格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住房領域情況的集體學習,習近平提出,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對高房價及房地產調控未有提及。

另外,十八屆三中全會發佈的《決定》,涉及房地產市場的內容也只是「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等寥寥數語,對房地產調控並未提及。

習李將對房價「釜底抽薪」?

中指院12月1日公佈的百城房價指數顯示,11月份,中國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75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68%,自2012年6月以來連漲18個月。

面對飆升的房價,部份地方政府無法完成年初的「國五條」房價控制目標,而在最近一個月內,下「猛藥」,相繼出台新一輪調控政策,以期壓制房價。

但眾多業內專家認為,三中全會前後,中央層面的動作釋放的信號更多在於形成樓市長效機制,習李已經達成統一意見,放手「讓市場決定價格」,將對房價進行「釜底抽薪」。

大陸財經獨立評論人士牛刀在11月17日的博文中稱,中共現任高層已經意識到目前中國大陸房地產泡沫危機太大,根本無法化解。因此可能考慮回歸市場,讓市場成為房價調控的工具。習近平、李克強已經就此達成了統一意見。

財經評論人士沈曉傑曾在11月2日《新京報》評論文章中稱,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高規會議學習討論如何「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而不再一味強調「房地產調控」,意味著在住房和房地產市場將出現新的「頂層設計」變革,實質上就是對當前高房價市場的「釜底抽薪」。

2014年房價恐快速下滑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12月2日,中指院發佈數據顯示,在11月25日至12月1日的一週內,重點監測的41個城市中,逾五成城市成交面積同比下降,其中廈門、福州跌幅最大,分別下跌90.82%和58.24%,一直瘋漲的北京,成交面積與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50.93%。

環比方面,「偉業我愛我家」數據顯示,北京上週住宅(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4,345套,環比前一週的網簽量下跌了2.5%,與去年同期的網簽量相比下跌了32.3%。

12月2日,中共國家信息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經濟信息綠皮書《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13)》。綠皮書預測,不排除出現由於地方債務處理不當導致資金短缺,進而引起房地產市場需求和價格快速下滑的可能性。

綠皮書還稱,一旦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普遍出現衰退,局部風險就可能引發房地產系統性風險。

近年來,中國大陸地方政府性債務飆升,不但負債率過高,而且增加速度更令人擔憂。渣打銀行在10月份發佈的報告稱,中國地方性債務規模最高可能已經達到24.4萬億。較之中共政府2010年披露的10.7萬億,已經上升1倍。

10月3日,瑞信公佈「亞洲經濟展望」研究報告顯示,2014至2015年將是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償還高峰期。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表示,以地方的財政實力來看,某些政府投資的基建項目根本沒有還債能力,中國地方債務危機於明年下半年有可能爆破。

(責任編輯:肖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