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家教你保暖竅門

人氣 230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朱文綜合報導)冬天來臨,寒風徐徐。連日來,北方大多數國家開始出現持續降溫,如何抵禦寒冷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近日,英國《每日郵報》總結了眾多醫學專家的保暖竅門,讓人獲得意想不到的保暖效果。也有科學研究發現補充特定營養素可以讓你溫暖不怕冷。

暖爐的溫度不宜太高

冬天室內暖爐的溫度不宜太高,以免從高溫突然進入低溫室外,導致微血管暫時性的痙攣,肢體末端血液流失,反而讓人感覺更寒冷和痛苦。專家建議,保持室溫在18攝氏度至20攝氏度之間最適當。倫敦大學學院血管外科顧問醫生約翰‧斯科爾說:「當人們從溫暖的室內來到寒冷的戶外時,就會導致微血管發生變化,引發雷諾氏病。」

冬天不喝含咖啡因的茶和咖啡

冬天喝熱茶與咖啡感覺可以暖和身體,但其中的咖啡因卻會讓人失去身體的熱量。據倫敦劉易捨姆區總醫院的血管外科顧問醫師埃迪‧查洛納說,咖啡因會讓血管保持著擴張狀態,人體會更快地失去熱量。

因此,應當選擇不含咖啡因的飲料。薑茶是不錯的選擇,它具有天然的保暖性能。研究顯示,生薑的辛辣成分姜烯酚和姜酚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和發汗的功效,東方人都有喝薑湯去寒的習慣,日本一年薑的使用量就非常驚人。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顯示,2010年的生薑銷售量達到41,500噸。

寒冷的冬天,在台灣路邊,常常可看到一位年長者與少女穿著短袖在幫客人以手工洗車,經瞭解,這位母親都用大量的生薑(與雞肉同等份量)燉雞湯喝禦寒。這位太太表示,冬天要洗車很無奈,穿再多衣服,每每被冷水潑到都冷得發抖,但自從喝了薑湯後不再怕冷了。

把手插在口袋裏會感覺更冷

人們總覺得在寒冷路上行走時,把手插在口袋裏會暖和些。然而,英國脊椎治療協會的提姆‧哈奇福爾認為更好的保溫方法是把雙手在身體兩側隨著走路,手臂自然的擺動,反而由於肌肉的運動產生熱量的血液流動讓人較不冷。

冬天習慣戴帽子保暖,且認為羊毛製的帽子比較暖。但據南曼徹斯特大學醫院的耳鼻喉外科醫生安德魯‧卡米裏博士說,頭部會散失30%的人體熱量;當購買帽子時,除了要選擇能覆蓋耳朵的帽子還要選棉布的帽子,而不是羊毛制。他認為棉布是很好的絕緣織物,有助於頭部保溫。

天然食物營養素保暖驅寒

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是怕冷的原因之一。患有貧血的人,體溫較血色素正常的人低0.7℃,產熱量少13%。換言之,增加攝取含鐵質食物,可增加耐寒能力。專家稱,含鐵量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菠菜、蛋黃等。還可從黑木耳、海帶、芝麻等食物中攝取鐵。

此外,紅色的水果除了富含天然鐵質,還富含充足的蛋白質和優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具有維護身體健康、增強人體的抗寒力。如紅棗、山楂、石榴等。

研究顯示,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可透過海帶、紫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達到抗冷御寒的效果。

據知,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冬天氣溫低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需從飲食中及時補充。可增加胡蘿蔔、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新鮮蔬菜的攝入。

除了上述保暖方式外,中醫認為,羊肉、桂圓、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適量多吃可提高禦寒能力。另外中醫的飲食文化中還強調冬天避免吃生冷食物,如:香蕉、奇異果、梨子、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空心菜、竹筍、白蘿蔔、鴨肉、螃蟹、梨、綠豆、冰糖等等。這些食物是有降火食療作用,換言之,手腳易冰冷的人冬天應儘量少吃。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冬天也要退火 食補太多火氣大 
冬天慢半拍 打亂食補商機
南僑四餐廳 冬天進補麻油入菜新選擇
今年冬天高降雪量可能性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