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央行大肆印鈔 投資者因應之道

【大紀元2013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凡綜合報導)近年來,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紛紛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美聯儲為例,三輪量化寬鬆措施使它的資產負債表已經達到了3萬億(兆)美元。美聯儲這一舉措,到底能夠拯救美國經濟,還是會摧毀美國經濟?經濟學家各執己見。在這種環境中,投資人將何去何從?即使是專業操盤者,也難以定奪。

低利率帶來新挑戰 股息更具吸引力

有人說,美聯儲的寬鬆政策是儲蓄者的殺手。的確,現在美國1年期的定期存款(Certificate of Deposit)一般利率在1%以下;5年期存款利率一般也在1.5%以下。這些利率,都低於2012年的全年通貨膨脹率(1.7%)。

再看看美國聯邦國債。1年期收益率只有0.15%,5年期只有0.85%左右,10年期在2%左右,30年期在3.2%左右。

這樣低利率的環境,對儲蓄者來說,能夠維持不損失財富,就已經不錯了。

在低利率的環境中,股息率高的股票,就變得更具吸引力。依照現在的股票價格,股息率較高的公司包括製藥公司默克(Merck, MRK)股息率4.2%,電信通訊公司Verizon(VZ)股息率4.6%,Verizon的競爭者AT&T(T)股息率5.1%,這些收益率都大大超過了定期存款。

收益率曲線平緩 銀行利潤承壓

現在,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利差極小(收益率曲線很平),這對銀行業的盈利十分不利。銀行業的資金來源大多是短期借款,例如存款,因此成本是短期利率,而收入則大多來自於長期貸款。長期和短期的利差,就成了銀行的利潤來源。

在2011年初,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3個月國債收益率的差額有3.21%,而現在,這一差額還不到2%。因此銀行業的盈利空間,都會遭到壓縮。

即便如此,不同銀行的生存狀況也不盡相同。持有大量長期貸款的銀行,遭受的衝擊就相對較小。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存款的銀行,就有更大的靈活性降低資金成本。收入依靠服務費用的銀行,也比依靠貸款或投資銀行業的銀行更能夠適應低利率的環境。

量化寬鬆加大投資風險

科托克(David Kotok)是康博藍投資顧問(Cumberland Advisors)首席投資官。他說,所有資產類別都出現了向上的價格偏差,包括貴金屬、股票、債券、房地產、藝術品,等等。這種向上的偏差十分穩健,是我們這一代人中,從未經歷過的現象。他還說,這些價格上漲的極限很高,超出了想像。

而另一方面,看漲的投資者則對此持完全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雖然美聯儲對股市上漲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是,現在美國企業的盈利依然強勁,基於現在的盈利水平,現在的股票價格和長期歷史相比依然處於低水平。

科托克說,投資人應該廣泛投資在市場的各個領域,但確保在利率變化前退出。他說,最重要的問題是,零利率何時結束,利率上漲幅度會有多大,會有什麼早期預警信號。

科托克估計,美聯儲有可能在5年內不會提高利率,到時標準普爾S&P 500指數會上漲到2500點,比現在的水平高出65%。

量化寬鬆利弊權衡 經濟學家莫衷一是

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泰勒(John Taylor)對美聯儲的寬鬆政策持批評意見。他認為,雖然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應當採取寬鬆政策,但在危機過後,繼續通過量化寬鬆刺激經濟,就弊大於利。

他認為,美聯儲最終會降低資產負債表,那時將會給經濟帶來很大的風險。如果美聯儲回收貨幣過快,可能將導致利率過高,引發經濟衰退。接近於零的利率會誘使最保守的投資人,諸如退休人士、養老金等,進入高風險領域。此外,美聯儲的寬鬆政策也會誘發貨幣戰,其他國家的央行紛紛效仿美聯儲寬鬆政策,以避免本國貨幣升值。

也有人反駁泰勒的觀點,Slate雜誌的經濟評論員Yglesias認為,在經濟過熱時,美聯儲並不一定拋售資產負債表上的投資,還可以通過提高銀行準備金利率的辦法使經濟降溫。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柏南奇:降失業率得有寬鬆政策
救失業 Fed官員籲再祭QE
美聯儲推出QE3:三項史無前例創舉 QE3成QE無限
美聯儲將無限印鈔?全球股市爭議中再收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