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待雕 開發華裔青年領袖才能

人氣 3

【大紀元2013年03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報導)生活在加拿大的華裔青少年一代,無論是隨父母移民過來的,還是土生土長的移民第2代,他們處在東西方文化的夾縫中,在學校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教育,回家又要接受來自家長的中國傳統管教方式。他們既與西方文化有隔閡,又與父母有文化上衝突。
  
這雙重文化身分帶來的混淆,令華裔青年面對獨特的挑戰。而來自成人世界的評價往往缺乏足夠的理性,使當今青年人常被冠上各種負面標籤,如「公主病」、「高分低能」、「溫室花朵」、「短視」等。這些標籤深深影響青年人的自我形象。面對諸多的困惑、壓力,他們感到迷茫,無所適從。
  
事實上,加拿大華裔青年具備許多優秀的潛在素質,他們如同無暇的美玉,亟待雕塑。可是由於家庭教育不當,學校教育的缺失,往往限制了他們的發展。許多華裔學生成績很優秀,可是很難得到師長的重視,進入主流社會仍然有障礙。
  
加拿大有各種各樣的專為青少年服務的非營利機構,如「展望青年」、「燃動青年」、「童子軍」等,都是專為培養孩子愛心和未來領袖才華的機構。一些有識之士運用逆向思維,正視新一代的長處和潛能,幫助他們尋求突破負面標籤方法,指導他們學習如何面對及超越負面批評;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開發自身的潛能,培養領袖才華,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擁有更成功的未來。

社交技能欠缺有礙融入主流

RONA公司人事部的陳女士在工作過程中發現,華裔青年表現的確有一些特別的地方。在招聘會上,白人或其他族裔的年輕人來找工作,多數是自己獨來獨往,或者跟朋友一起來,很少見到由父母陪同來的;而很多華裔青年都有父母陪同,有的甚至找資料、與工作人員溝通都由父母代勞,他們只是在後面跟著,或者在旁邊站著。
  
陳女士說,這些年輕學生,也許在校成績很好,但不善於溝通,不善於表達自己,表現出缺乏足夠的社交能力。這類人進入主流社會工作較困難,不容易受到主流社會歡迎。因為加拿大的職場需要善於表達,開放,善於溝通和富有團隊合作精神的人。

家長教育不當 限制了孩子發展

「展望青年」主席李樹德表示,華裔學生表現性格內向,大多數是因為家長的教育不當造成。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優秀、卓越之處,如家庭觀念強,尊老愛幼,孝順父母、長輩,尊敬師長等;同時由於理解上的誤區,家長的某些教育方式會與西方文化有衝突,影響孩子們的成長。
  
他說,華裔家長習慣於過分保護孩子,生怕他們在社會上吃虧。「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不對」;「這樣說話也不當」,「那樣說也不妥」,導致孩子們無所適從。出門在外,孩子們很怕表達自己,生怕說錯話、做錯事。加上學校學生人數眾多,機會有限。久而久之,變得性格內向,甚至依賴心重,沒有主見。
  
華人保守黨協會徐振偉表示,華人青少年在外面表現的好像很內向,似乎只知道讀書。其實不是真實的,這些表象是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
  
「華裔父母認為,只要讀好書,成績好,將來畢業了走向社會,找個好工作就行了;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也比較專制。結果造成壓抑孩子個性, 導致孩子不敢有活躍的思想,沒有開闊的視野,不敢表達自己,沒有創新精神。也許他們學習成績很好,但是,進入主流社會有困難,不容易受歡迎。」
  
「專制教育的另一種後果是,孩子並不是真正接受父母的教育,恰恰相反,變得逆反。父母無論說甚麼都聽不進去,甚至反著做。你叫他往『東』,他就往『西』。結果父母和孩子對立,衝突不斷,造成很大麻煩。」
  
他表示,華裔父母不要片面的理解孩子讀好書就夠了,那樣會害了孩子。應鼓勵孩子從小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包括籃球、足球、冰球等;生活範圍也不要限於華人社區,而應廣泛的接觸各族裔、各社區,以擴寬視野,廣交朋友;同時要用理解、溝通的方式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增強自信 獲得社交技能

華裔家長琳達有一個獨生女,以前在家甚麼事都依靠父母,飯菜是父母準備好現成的,家務事很少幹。除了讀書,幾乎沒有甚麼愛好。3年前參加展望青年領袖培訓計劃,改變了很多,性格變 得成熟、開朗,懂得體貼人,也能幹了許多。
  
一次, 他們一家去郊外的森林公園遊玩,遠途爬涉,又累又渴,很希望有個地方買些水和吃的。然而,此地遠離市區,周圍也沒有商店的影子。這時,她的女兒如同變戲法似的,從自己的包裡掏出水和各種點心。此舉令大人深感意外,問她怎麼想到的,她說:「我經過培訓。」琳達好感動,自己沒有想到的事情,竟然讓孩子想到了。
  
黃樂琳15時歲參加領袖訓練營,現在已經畢業。如今她不僅能自如的上台演講,還能協調隊員的各種事務。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從小很害羞,很害怕跟陌生人說話。到餐館吃飯,連為自己點餐都不敢;比我小幾歲的小孩能辦到的事情我都做不來。」她說。
  
參加訓練營之前,黃樂琳無法想像自己有一天能拿起麥克風站在陌生人面前講話。一次活動中,當輪到她演講時,非常緊張,怎麼也不敢拿麥克風。因為活動項目必須要完成,如果自己完不成,還會影響其他人,因此只好硬著頭皮去做。「當真的拿起麥克風時,並不是想像的那樣難,感覺還很好。」她說。
  
邵小姐在參加訓練營以前很膽小、害羞,也從沒有過野營生活經驗。參加訓練營後,第一次野營時,她擔任小組的組長。有一個項目需要攀爬,看上去很驚險。看到別的隊員練習時,自己嚇得不行。因為自己是領隊,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逃避,只好強迫自己去做。嘗試以後,結果發現沒有想像那麼害怕,而且還好玩;她終於突破自己的害怕心。

========================

在困境中學習面對挫折

May既是家長又是展望青年的義工。她說,營地生活就像一個小社會,提供很多機會讓孩子們學習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習面對錯誤、挫折,從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社交才能;而不是坐在教室裡,只學習老師教的如何完成作業。這些營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他們未來走向社會以後都會碰到。比如在工作場所、辦公室,天天都要面對如何跟同事相處,如何與同事合作。
  
她說,10幾歲的孩子正處於他們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其實並不知道幹甚麼,也不懂得體貼別人。此時接觸甚麼樣的人,對他們未來的人生將起至關重要的影響。《展望青年領袖培訓計劃》包括學習演講、露營、爬涉、划船、急救、愛丁堡獎勵計劃、社區服務計劃等。通過各項目訓練,能夠幫助成長期的孩子獲得一個好的環境,並從中培養自信,學習各種技能。
  
「在家裏,父母可能也會帶他們旅遊、爬山、划船等各種活動。但是那只是1、2個孩子,不會牽扯到與其他陌生人發生聯繫。而參加各課外活動、營地生活,就逼著孩子們必須學會與他人相處,否則活動項目無法完成。」
  
「如有的隊員不來參加活動,或者不夠合作時。作為協調員或領隊,不得不學習如何去溝通、說服這些不合作的隊員,並順利完成項目。於是,他們會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嘗試解決遇到的問題。這就是在營地生活中要學的東西之一。」
  
「野營訓練通常是7、8個人一組,每一組隊員要合作完成所有的項目。每個人都要自己獨立準備旅行用品。如果帶少一件,不僅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還會影響到其他隊員。」
  
「如隊員中有人帶少了食品,如果讓這個孩子少吃一頓飯肯定不行,他可能因為飢餓而無法完成活動項目,從而影響到其他隊員。而其他人都只帶了自己的分量,沒有多餘的。怎麼辦?這時,所有隊員都必須學會解決遇到目前的實際困難。解決辦法只好每個人都少吃一點,省下食品給那位少帶食品的隊員。」
  
May說,每個孩子都會從這件事情中,不僅學習如何面對挫折,還會明白:“原來我做的事情會影響到別人,以後做事時不能光想自己,要考慮對別人的影響。”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加拿大副总理麦克勒兰祝贺大纪元出版三周年
安省證監會再禁鄧越文交易30天
華裔女移民遭加入境官威脅
望子成龍 加華裔學生課外活動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