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賽國啟示 台金融規模非愈大愈好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31日電)中央銀行今天發布賽普勒斯紓困案評析與啟示報告,認為賽普勒斯之所以陷入困境、步上向外求援一途,主因為過度發展銀行業;央行也認為,金融業的規模不是愈大愈好。

央行今天公布「賽普勒斯紓困案之評析與啟示」報告,報告內容指出,探究賽普勒斯紓困,主要是過度發展銀行業,近年來賽國銀行業的規模是為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倍左右。

央行提到,賽普勒斯之前,還有其他國家也發生同樣問題,銀行業對GDP的比重是偏高的,如冰島是10倍、愛爾蘭逾10倍、歐元區則是3.5倍。

央行指出,銀行業經營須密切注意風險控管。一旦出現問題,將遭受資產減損過鉅,或資金大幅流失,立即面臨危機,對於GDP規模小的國家而言,無法承受衝擊。

而銀行業要注意的風險控管,央行提到,銀行業過度槓桿操作而膨脹資產規模,例如以歐洲銀行業在爆發危機前,槓桿倍數大致都超過30倍;以短支長,期限錯配(maturity mismatch)的問題,銀行業借用短期資金,從事風險性高的長期貸放與投資所衍生的期限錯配等脆弱性問題。

以及銀行業與其他金融機構往來密切,並與實質經濟活動產生高度的相互影響關係。從而銀行業僅為自身利益而承受過度風險,整個社會將付出昂貴的代價,換言之,就是銀行業的負面外部性很高。

央行指出,歐洲小國接二連三瀕臨破產的事件,突顯小國為發展金融中心的經濟模式,存在極高風險。短期而言,擴大金融體系的規模確實有助提振經濟,但會付出波動度提高的代價;若要活絡經濟前景,應強化金融中介的融資功能,而不是打造大型金融中心。

央行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 研究發現,金融業規模大,未必有利於一國經濟成長;甚至,如金融業規模過大,反不利於經濟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