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評論:提防中共經濟帝國主義入侵

曾去執

人氣 9

【大紀元2013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盱衡當前世界局勢,中共國營企業的勢力在歐美經濟停滯不前之際趁隙坐大,令西方世界惶惶不安。《紐約時報》近期一篇評論文章稱,中共的軍力雖仍無法接管世界,但其經濟影響力已有穩定取代之勢。

例如,過去兩週來,中國的企業與投資客收購了兩家具代表性的西方公司,它們分別是美國的史密斯斐爾德集團(Smithfield Foods)與法國的地中海會旅行社(Club Med)。

中共國家資本主義令人擔憂

近來歐洲人與美國人都為中共在南海的強勢、釣魚台的紛爭,以及黑客攻擊西方公司而苦惱,但這些都不及那看不見卻更惱人的問題來得重要,那就是:中共積極的推動其國家資本主義。

該評論說,中共正不停展現其軟性的經濟掌控能力,收購公司、開拓自然資源、建設基礎設施並貸款給世界各國。

由於中國存款戶多達10億多人,其企業得以取得世界各地的戰略物資。它的利率低於通膨,資金受到嚴格控制,又無法至海外投資獲利,致使中國的存戶受壓制而僅能取得實質負利率。基此,中共可以控制從土庫曼至中國、南蘇丹至紅海的石油與瓦斯管線。

如今,一條從印度洋經由緬甸至昆明的管線即將完成,而另一條從西伯利亞至中國北部的管線也已開始構工。中共還大量投資蘇丹尼羅河的麥洛維大壩(Merowe Dam),並在厄瓜多爾耗資23億美元興建科卡科多辛克雷大壩(Coca Codo Sinclair)。據非營利環保組織國際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s)的資料,中國目前在世界各地參與修建的其他大壩多達200餘座。

據統計,中國現在是世界的主要輸出國,2012年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國。短短幾年之間,中國因需求鐵礦、大豆與銅礦,已成為澳洲、巴西與智利的主要貿易伙伴。低關稅與中國蓬勃的經濟促使其指數的成長。藉由購買自然資源與食品,中共的都市化與輸出業這兩個經濟動力得以確保供應所需的資源。

國企有隱形奧援 百億投資敲西方大門

在歐洲和北美,中國算是初登舞臺,但資料清楚顯示出增長趨勢:中國對歐盟的年度投資總額已從2008年前的不到10億美元,增至過去兩年的100多億美元。根據經濟研究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資料,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已從2008年的不到10億美元,大幅增至2012年創紀錄的67億美元。去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33%流向了歐洲。

評論說,在中共當局以隱形補貼和廉價融資的支援下,中共國營企業比海外對手更具競爭優勢。自2008年以來,西方的經濟低迷讓中共國企敲開西方市場的大門,獵取它們之前無法染指的技術、訣竅和交易。以往買不到的西方資產現在可以買到,而中方的投資帶來了賣方亟需的流動性。

因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將在未來幾年一路攀升,這一趨勢只會增進。據榮鼎諮詢預測,到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將高達1至2萬億美元。這意謂在國內享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如今可以投入雄心勃勃的國際擴張,和全球企業巨擘展開競爭。這種不公平現象在鋼鐵和太陽能面板行業最為明顯;在這兩個行業上,中國在短短幾年就從一個淨進口國轉變為全球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產品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充斥市場,因而破壞了西方和其他地方的產業與就業機會。

這對美國和其他國家構成很大的威脅,但是大多數的西方政府似乎並未把中國的國家擴張主義當作當務之急來處理。

中投國企聯手 美TPP反制

相反的,那些應付經濟危機的歐洲政府,視中國為提供幫助的國家,它可以購買它們的國債,或在它們的國家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中共國有的遠洋運輸集團(Cosco)現在管理著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主要貨運碼頭,它獲得長達35年的特許經營權。中共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在2012年收購倫敦希斯羅機場10%的股份和英國公共事業公司泰晤士水務公司(Thames Water)近9%的股份。國有企業三峽集團和國家電網是葡萄牙發電業的主要外國投資者,中投還收購了法國歐洲通訊衛星公司(Eutelsat Communications)7%的股份。

中國在希臘港口的吞吐量已增加為以前的三倍,此期間當地工會批評勞動條件不斷惡化。現在對中國其他投資專案的影響做評估還為時過早,但中國企業可以在中國對歐洲倒閉或設限的行業進行投資,這說明歐洲對中國的影響力何等微弱。

以佔據歐盟對華出口將近一半的德國為例,柏林極不可能把不公平競爭作為其對華政策的基礎。同時,布魯塞爾影響力和領導力的缺乏,意味歐盟無法以堅定的行動迫使中國接受措施,使競爭環境更加公平,或確保歐洲企業在中國國內市場得到同等待遇。

唯一的例外是美國。美國似乎想通過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來應對這一問題。TPP是一個區域性的貿易組織,北京及其他地方的批評者認為這是美國所主導的政策,旨在遏制中國。該組織據信只對符合美國在自由競爭、勞動、環境標準及知識產權方面的高標準的國家開放。由於中國不符合這些標準,所以必須推行改革,否則將面臨地區孤立之險。此外,美國還拒絕批准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巨擘華為集團承接美國各大電信營運商的業務。這並不只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向北京發出明確資訊:美國政府想把中國最知名與成功中的一家公司擋在門外。

西方公司抱怨,它們在中國參與公共採購和招標時遭遇障礙,並且難以在中國所受限的行業展開競爭。反之,中國公司在歐洲得到紅地毯式的待遇,能夠收購戰略資產和大公司,比如沃爾沃(Volvo)和德國工程設備生產商普茨邁斯特公司(Putzmeister)。

格陵蘭引中企入關

人們的觀感是,如今要避免中國已經不可能,因此唯一的選擇是對其包容,慷慨的提供中國投資環境。一名歐洲高官表示,「我們沒有什麼大棒,我們只能提供胡蘿蔔,希望以此得到最好的成果」。

格陵蘭島是個很好的案例,它的疆域廣袤,資源豐富,且大半受丹麥控制。去年格陵蘭島通過法律,允許薪資水準低於當地法定最低工資的外國工人入境。中國代表此前明確表示,中共的國有銀行和國企有意投資格陵蘭島高風險、高成本的採礦資源,但前提是格陵蘭島需修訂當地法規,允許數以千計低薪的中國工人進入該島。

北極地區沒有太多的選擇。鑒於在北極地區經商涉及風險,這片面積大於墨西哥的土地需要大規模的投資,但卻沒有一條公路,因此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成為格陵蘭島未來發展的戰略夥伴。一家美國石油公司無法單獨完成這項任務。但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制度卻能讓多家國企一起合作,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開採石油,同時又讓中國鐵路修建基礎設施。

格陵蘭的領導人接受了中國的條件,因為他們可能相信:沒有中國人的參與,這些成本高昂的項目或許永遠都不會有進展;只有中國具備開展這些項目所需的資金、需求、經驗和政治意願。而且,格陵蘭島沒有足夠的技術工人參與這些項目,因此格國政府破例允許中國勞工來賺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薪資,它盤算新的基礎設施和開採權可以造福當地居民。

中國的財力雄厚,其大量勞力以及對自然資源的無止境需求,可以完全改變情況。於是格陵蘭願意通過為中國量身定制的法律,滿足中國人的需要。掌握格陵蘭移民、外交政策等領域大權的丹麥,也決定不加以干涉。

加拿大政府關切中國人權

就連加拿大這樣進步的堡壘也出現了此類情況。奧巴馬總統迄今拒絕批准Keystone輸油管計劃,促使哈珀(Stephen Harper)總理的保守黨政府轉向中國,以確保加拿大原油儲量有出口市場。以卡爾加里為大本營的石油工業,遊說哈珀政府採取新的多元化戰略,包括建設通往卑詩省西部海岸具有爭議的輸油管道,儘管環保組織、原住民社區和公眾強烈反對。與此同時,加拿大還與中國簽訂了《關於促進和相互保護投資的協定》,為中國企業提供慷慨的投資保護。

儘管中國處於上述協定及西海岸輸油管計劃的爭議核心,但加拿大政府卻隨後批准中共國有的中海油收購加拿大能源巨頭尼克森公司(Nexen)。這筆151億美元的交易是中國最大的海外收購案。

更緊密的經貿往來產生了一些政治副作用。哈珀政府如今似乎對批評中國人權紀錄更加謹慎。鑒於加拿大不久前一直是最強烈批評中國對待異議人士的國家之一,這不僅是一個180度的大轉彎,還清楚地顯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能夠怎樣排擠政治議程,即便在西方也是如此。

在澳洲,截至2012年底中國累計投資超過500億美元。這個趨勢引人注目:2012年,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比2011年增長21%,達到114億美元,這使中國成為澳洲礦業的重要參與者。澳洲的貿易結構仍高度多元化,但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正迅速增長。

按交易數量計算,中國也已超越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投資者。中國企業正在物色像普茨邁斯特這樣的公司——擁有技術優勢,並成為縫隙市場中的世界領先者。中國企業還通過這些收購,獲取西方有關品牌運作、行銷、分配及客戶關係的訣竅。其他公司則抱有更加機會主義的眼光。面對經濟衰退,沃爾沃等苦苦掙扎的歐洲公司迫不及待地歡迎中國伙伴,這些伙伴已經準備挹注資金或全部掌控。

以美元計算,中國在世界各地放貸的資金甚至比直接對外投資更大,包括近年提供委內瑞拉的400億美元貸款,以及提供土庫曼斯坦逾80億美元的貸款。中國的政策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是支持「走出去」戰略的關鍵機構,向外國提供數十億貸款,讓其購買中國商品,為中國承建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並開始開採及其他產業的項目。

西方核心價值不可棄

西方將援助人權及優良商業連結在一起,為一些國家提供援助。此時中國的貸款在這些國家起到最明顯的作用。中國的放貸對安哥拉這些國家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國家面臨被西方債權國、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切斷資金的威脅。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土庫曼斯坦、蘇丹和伊朗都曾面臨此類困難,而中國為他們提供了不附帶政治或道德條件的貸款。中國很少透露這些貸款的統計數字,但英國《金融時報》的一項研究顯示,2009與2010年 間,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放貸者,放貸總額超過世界銀行,達到1,100億美元。

有必要記住的是,中國全球經濟的擴張,其背後依靠的是政府。中國可能在一些問題上朝正確方向前進,但當中共的國企走出國門,按照獨裁政府的規則行事時,就會有一種嚴重的危險:西方國家迫於經濟需要,到頭來需按照中國的規則行事。

該評論最後認為,隨著中國走向全球,成為美國及歐洲市場兇狠的競爭者,其政治制度和國家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會成為一種威脅。因此,西方各國政府必須堅持西方繁榮的核心價值:法治、政治自由與公平競爭。

他們考慮問題時不應目光短淺,從長遠來看,放棄我們對人權的承諾,或順從貪婪的國家資本主義,將會給西方國家造成危害。是中國需要適應世界,而不是世界需要適應中國。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中企撤出美國股市 2012年數量創紀錄
路透:中國IPO停擺 投行將裁員刪獎金
紐時:中共覬覦航太領域 歐美嚴陣以待
4中企涉軍火貿易遭美國制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