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銀行改革是「打濕的爆竹」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上週末,中國央行稱,貸款利率不設下限。《金融時報》7月23日報導指出,這個舉動小得跟市場上發生的事情似乎無關,以至於人們預計它基本上沒有影響。

無大的影響

《金融時報》報導說,此前銀行可以收取的利率下不可低於基準利率的70%。目前的一年基準貸款利率是6%,所以銀行最低可以收取4.2%的利息。在週六之後,銀行可以收取任意低的利息。但是,這並無大的影響,因為沒有任何銀行收取低於5.4%的貸款利息。十分之九的貸款等於或高於基準利率。

存款利率的蓋子使得銀行保持著資金低成本,這有利於大型國企和它們的大型國企客戶。這是這些銀行阻撓任何解除存款利率上限的努力。

人們曾經抱有希望,央行將做一些更加大膽的並且解除對存儲利率的限制。對利率的限制讓銀行在淨利息收入上有很大的利潤空間,即它們從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差額當中賺取的收入。

銀行不允許支付超過央行設定的基準存款利率10%的利息。一年期基準利率是3%,因此沒有銀行可以支付高於3.3%的利息。這樣使得儲蓄的吸引力比起理財產品下降,後者可以提供高達6%的利息。

存款利率競爭帶來風險

《金融時報》報導說,存款利率競爭將帶來新的風險。大型國營銀行將被視為更加安全和更加容易吸引存款。為了競爭,小銀行將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並因此將這個成本轉嫁給更具有風險的貸款。但是如果一個銀行倒閉的話,中國沒有存款保險制度來保護儲戶。設立存款保險制度被視為放開存款利率的先決條件。

在過去兩年,理財產品和其他非銀行工具的吸引力也受到更高的存款利率的威脅。這些工具大多數是由銀行運行的。如果它們變得不那麼流行,那就意味著貸款和資金的重新洗牌。

沒有利率改革,就沒有國內銀行之間的競爭。沒有國內的競爭,中國的銀行就沒有希望跟海外同行競爭。在做到這些之前,北京無法取消遏制和保護它的金融生態系統的資本控制。

責任編輯:李穹

相關新聞
華日:經濟放緩  中共的底線在哪裡?
IMF報告:中國經濟越來越脆弱 難以改變
中國金融危機 外媒:李克強針對利益集團「捶桌子」
「三駕馬車」正變「三座大山」 專家:中國經濟停滯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