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簽署後GDP增不到0.04%

服貿引反彈 台學者:對中過度依賴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3年08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政府認定〈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對台灣利大於弊,但外界質疑目前中國大陸經濟走下坡,外資已連續幾年撤離中國,簽署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產業幫助並不大。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開放必然存在利弊,但經貿若過度傾向單一個國家,不僅違反分散風險原則,且影響台灣的經貿自主性。

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提到,台灣絕對不怕走出去,也不怕別人來競爭,若只擔心弱勢產業受衝擊,就只能坐以待斃。邱俊榮指出,台灣政府陸續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認為若台灣不簽會被邊緣化,但簽FTA不是越多越好,開放是利弊同現,某些產業會受損,因此一般國家簽FTA都會評估。

簽經貿協議應分散風險

邱俊榮說,簽FTA一定會引導資源的運用,若與甲國簽,那生活活動與貿易就會傾向甲國,因此會希望與更開發、更先進的國家往來,如韓國很積極與美國、歐洲、加拿大簽FTA,對於國家的經貿、技術提升、薪資提升等都有幫助。他以台紐雙方簽署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為例,大家有某種程度的肯定,就是因貿易並非只朝中國,且紐西蘭是更開放、更進步的國家,所以意義非常重要。

邱俊榮指出,台灣已與中國簽ECFA,已有早收清單,這就夠了,台灣的經貿沒有必要過度向單一國家傾斜,否則違反分散風險原則。

他也說,這次服貿協議的評估又是中經院做的評估報告,為何又是與中國大陸簽?之前民眾對簽ECFA傾向中國有些擔心,而現在服貿協議開放的範圍更大,大家希望有更多的評估,且服務貿易的評估比貨品貿易更難處理。

他舉例,目前台灣的旅館許多有中資股份,若服貿協議生效後,大陸業者就能直接來台開飯店、遊覽車公司,在這種開放情況下,如何用數字來衡量,這都是屬質的部分,很難用數字來表達衝擊有多大。

應先簽貨品貿易協議

邱俊榮也認為,應是貨品貿易先簽,而非服務貿易先簽,而台灣的服務輸出非常少,絕大部分服務輸出都是三角貿易產業的事務性經費,台灣服務水準還不夠,太多比例集中在餐飲、批發零售等產業;但對於高階的專利授權,這種知識性服務台灣很少,而英、美賺的都是知識性服務,因此服貿協議對台灣服務業升級沒有太大幫助,只讓台灣更多的資源更導向餐飲、批發零售。

評估報告應委託第三方智庫

經濟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對於兩岸簽署服貿協議進行效益評估,依中經院的估計,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後,將可讓台灣對大陸服務貿易出口成長37.2%,但只讓台灣GDP增加0.025%到0.034%之間,因此引起質疑,既然效益這麼小,為何還要簽?

邱俊榮認為,應開放中經院以外的第三方智庫做服貿的評估報告,特別是與政府沒有資金往來的智庫,由這些智庫做評估量化或非量化報告,最好有多個不同智庫以不同角度評估,這樣比較會有公信力。

邱俊榮說,政府應該看對台灣服務業成長最重要的是什麼,不能急於一時的為簽而簽,這樣對台灣服務業成長沒有實質幫助。◇

(責任編輯:敏清)

服貿協議對台經濟影響

項目 評估內容
實質GDP 增加金額 *9,700萬~1.34億美元
成長率 *0.025~0.034%
服務相關產業 增加金額 *3.9~4.28億美元
平均成長率 *0.10~0.11%
服務業變化 年增率居冠 *空中運輸服務業0.55%
成長產值居冠 *商品買賣業1.34~1.43億美元
創造就業 *創造服務業總就業人數1萬1,380至1萬1,923人

*總就業成長幅度約為0.15~0.16%

*以商品買賣業增加5,138人最多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記者莊麗存/製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