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親媽不溺愛孩子「詐死」13年引爆輿論

人氣 3

【大紀元2013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近日,遼寧瀋陽一位母親「為培養女兒,『詐死』13年」的新聞吸引了公眾的眼球。這種奇特教育方式引發輿論爭議:成功真比快樂童年更重要?網民評論稱,這位母親不是後媽,勝似後媽。

日前,《瀋陽日報》以《為培養女兒 親媽『詐死』13年》為題報導,瀋陽的申女士為了培養女兒的獨立性,告訴孩子:「你親媽已經死了,我不是你媽。」

報導稱,申女士和丈夫都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家境非常殷實。她怕女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寵壞了。13年前,申女士忽悠小學四年級的女兒「我只供你讀書,以後別想指望我!」之後,女兒彷彿變了一個人,變得十分獨立,學習成績突飛猛進,考上了好大學。等到女兒成家立業、事業有成、事業家庭兩得意之時,申女士這才告知女兒實情。

上述報導引發關注和輿論評論,很多網民持反對態度,認為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一帆遠影6699」:太殘酷了!

「Sun2013」:學習成績和烙在骨子裡的自卑到底哪個重要?

「悶大湯」:成家立業,事業有成這些外在的東西可以代表甚麼?無非就說明能在社會上很好的活著,那些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呢?是不是和表面上一樣光鮮亮麗,那麼小就需要面對這麼冷漠的態度,威脅?不難過是假的。

川廣新聞評論員感歎:「詐死」教女,何苦!

遼寧省社科院研究員張思寧認為,母親想培養出一個獨立上進的女兒,但是她不忍心採取強硬方法去要求女兒,而是通過告訴女兒「你親媽已經死了」這種方法對女兒造成心理創傷,從而讓孩子自我感覺無依無靠的前提下,產生上進的念頭。 母親的這種方式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傷害。

央視一名製片人發表評論文章稱,這十三年來,孩子走過怎樣的心路歷程,日日夜夜是如何度過的,任何其他人,包括申女士都無法得知,因為那是一個不寫在臉上的心理世界,所有的苦痛悲涼都要獨自承受。

「孩子的成長過程,不應當簡化為一個為了成功而成功的快餐過程,而應當是一個飽嚐天賜人倫、血脈親情及所有相關事物的溫馨過程,這樣的慢節奏,應當貫穿於孩子教育的整體過程。」

(責任編輯:謝東延)

相關新聞
中國4000萬貧困兒童一天兩頓飯 乾糧是午餐
三歲定終身 專家談兒童教育
亞省竊賊丟棄少女骨灰 母親心碎
【陳思敏】《牙刷》――人類母親難以承受之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