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日子已過 新興亞洲續看俏

【大紀元9月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3日電)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恐開始縮減購債規模的疑慮下,投資人上月將數十億美元資金撤離亞洲,不過,據野村控股估計,亞洲新興市場可能已熬過了最壞的日子。

據彭博報導,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駐倫敦全球市場部門主管艾希禮(Steve Ashley)接受專訪指出:「我們已經安渡亞洲新興市場危機最壞的日子,但這不意味著個別國家將不會持續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對於亞洲新興市場風險資產依然抱持相對正面態度。」

艾希禮8月30日在新加坡指出,未來5-10年,亞洲新興市場前景仍然「非常正面」。

中國大陸上週末公布數據顯示,受惠訂單激增,大陸8月製造業指數攀抵16個月來高點,顯示大陸這個全球次大經濟體,在歷經連2季成長減速後,如今發展動力已增強。另外,菲律賓在截至6月為期三個月時間,連續第4季經濟成長超越7%。

聯準會主席柏南奇(Ben S. Bernanke)5月22日表明,只要美國這個全球首大經濟體獲得改善,聯準會將開始縮減每月850億美元購債規模後,MSCI明晟亞太(日本除外)指數一度大跌14%之多。

根據新興組合基金研究全球公司(EPFR Global)8月23日指出,市場投資人自5月底以來已從新興市場股債基金撤資約440億美元。

艾希禮指出:「市場對量化寬鬆措施(QE)上癮,必須戒掉QE,這也是為何市場會進入陣痛期。為了金融市場的長期發展,回歸正常化是相當重要的。」

聯準會從2008年12月以來就一直維持利率在0-0.25%之間。據彭博彙整的數據顯示,投資人估計有59%的機率,聯準會決策官員將在2015年1月以前上調利率至0.5%或以上水準。(譯者:中央社趙蔚蘭)

相關新聞
亞洲基金漲勢 不輸新興市場
IMF:新興市場中印新興亞洲GDP表現最強 
鴿派當道 亞洲將繼續拚寬鬆
新興亞洲表現佳 明年仍是亮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