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物】「天下之將」樂毅

作者:劉曉

人氣 78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0月15日訊】在中國歷史上,將星閃耀,其中就有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國的大將樂毅。三國時的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曾自比為管仲、樂毅,並稱樂毅為「天下之將」。

樂毅的先祖樂羊是魏文侯手下的大將,曾率兵大破中山國,並因此受封於靈壽,其子孫也開始居住在這裡。魏文侯之後,魏國國事漸衰,歷代國君不思振作,樂毅便離開了魏國前往趙國。

喜好兵法的樂毅經人推薦,效力於趙武靈王,但其後在趙武靈王被害後,樂毅得不到繼任趙王的重視,返回魏國。一次,他在出使燕國時,為雄才大略的燕昭王禮賢下士所為感動,表示願意身居亞卿。

樂毅在燕國時,創下了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當時,東方的齊國國君齊湣王十分強大,但他同時也殘暴成性,還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鄰近各國諸侯都受到他的欺凌,都在考慮是否要歸附齊國。

與齊國早有宿怨的燕國認為討伐的時機來到了,便向樂毅問計。樂毅認為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地大人多,單獨攻取不易,必須聯合趙、楚、秦、韓、魏五國才能將其打敗。他還主動出使各國,說服了諸侯們共同出兵伐齊。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樂毅為上將軍,統帥趙、楚、韓、魏、燕國之兵攻打齊國。樂毅的大軍先在濟水之西(今山東荷澤)大敗齊國之師,而後立即封賞秦、韓二國之軍,使之回國,並派魏國攻取故宋國之地(今山東西南);趙軍攻取中山國東部(今河北河間縣),自己率領燕軍直下齊國首都臨淄其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一連攻陷齊國70餘城,齊湣王出逃。之後,各國軍隊陸續收兵回國,留下樂毅守臨淄,繼續攻打最後的莒、即墨二城。

樂毅認為單靠武力攻破城池並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齊國將領田單卻放出流言,稱樂毅不攻下兩座城池是為了自己當齊王,燕昭王聽了卻說:「樂毅功蓋天下,就算封王也未嚐不可。」並派使者,要封樂毅為齊王。樂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寧死也不肯接受封王,只實現當年與昭王之諾,封昌國君。

然而,燕昭王死後,繼位的燕惠王卻十分多疑,他相信了田單再次使出的反間計,將樂毅召回,而齊軍則趁機反攻,奪回了失去的70餘城。樂毅功虧一簣。

擔心回國被殺的樂毅再次前往趙國,被封為望諸君。而燕惠王在軍隊失敗後,又後悔又擔心樂毅心生怨恨,於是修書派人送至樂毅,責問其如何「報答先王知遇之恩」。

樂毅遂寫下了歷史上著名的《報燕惠王書》。在書信中,他首先回顧了往事,含蓄的表達了他受恩於先王,但鑒於往事不可留於燕,目地是為了保全昭王以及惠王之名聲。他還以伍子胥輔佐吳王闔廬登基,卻不見容於夫差,最後落得身死的歷史教訓,申明自己不效愚忠、不願屈死,並告知惠王為人要寬容,與人為善。

接到書信後,燕惠王把樂毅的兒子樂間封為了昌國君;而樂毅不念舊惡,在有生之年往來於趙國、燕國之間,並與燕國重新交好,燕、趙兩國都任用他為客卿。

在大將樂毅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更看到了其寬廣的胸懷、身為臣子的本分以及對「忠誠」的真正理解。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大陸前海關總署副署長王樂毅嚴重違紀違法
深圳海關前關長一家受賄 一同被拘
深圳海關走私偷稅27億案開審 姬勝德王樂毅等涉案
辦公室藏黃碟“偉哥” 海關總署副署長如此“辦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