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展物理學實力 包辦諾貝爾獎

【大紀元10月7日報導】(中央社東京7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研發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的三位日本學者共享。共同社報導,這使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2人,其中10人獲物理學獎,顯示日本在物理學領域的實力。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日本名城大學終身教授赤崎勇(85歲)、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60歲)及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54歲)共同獲得物理學獎。

這是繼2012年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52歲)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再次有日本學者獲此殊榮。

藍光LED應用於節能且壽命長的照明器材,它的出現使省電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為可能,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並因此受到高度評價。

上世紀60年代,人們發明了紅光及綠光LED,但三原色之一的藍光LED卻因在材料結晶環節遇阻而被斷言「難以在20世紀實現」。

時任名古屋大學教授的赤崎與天野一起向難倒了全球研究者的氮化鎵結晶製作發起挑戰。經過反覆實驗,他們成功製成氮化鎵結晶,並於1989年在全球首次實現了藍光LED。

隨後,當時在德島縣日亞化學工業公司當技術員的中村獨立研發出了大量生產氮化鎵晶體的技術,並成功製成高亮度藍光LED。中村還發明了藍光半導體雷射,並在全球首次將這兩項發明投入實際生產。

藍光LED的發明打開了自由表現色彩的大門,室外大螢幕及信號器相繼問世。藍光雷射則使容量大於DVD的藍光光碟(BD)的誕生成為可能。

將藍光LED與黃色螢光物質結合製成的白光LED在迅速普及的過程中,替代了白熾燈泡及螢光燈,取得了很高的節電效果。

中村1999年從日亞化工辭職並赴美擔任大學教授。後,他曾就專利權問題向日亞化工提起訴訟。2004年,東京地方法院認定有關發明價值約600億日圓,並要求日亞化工支付200億日圓,雙方最終在高等法院上達成和解。

頒獎儀式將於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3人將獲得共計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480萬元)獎金。

相關新聞
研發最薄材料 2俄裔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獎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談「石墨烯-物理與應用」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宇宙大撕裂結束論
諾貝爾物理獎  量子物理摘桂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