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十大手機使用陋習 你中招幾條?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3月21日訊】每個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己使用手機習慣,有潛在危害的就是陋習,關鍵時候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所以,如果你之前沒有察覺,現在意識到了,馬上注意。

據搜狐IT統計,被網友選出來最多的是這幾條,不知道你中招了幾條:

1、手機不設密碼。

危害:不設密碼,照片、聯繫人、郵箱……各種私人信息就曝露在陽光下了,不社密碼的趕緊設一個。

用手機和鎖移動安全。(Fotolia)

現在每次解鎖操作可能還有些麻煩,其實像iPhone5s這種指紋識別普及後,就不繁瑣了。

2、隨意掃瞄二維碼。

所謂的二維碼陷阱是指,有人將一些假冒釣魚網址、手機病毒、流氓APP、付費APP等生成二維碼,誘騙人掃瞄。

二維碼的陷阱有所謂的手機安全軟體渲染的成分,只要認清二維碼是正規用途一般是沒有甚麼問題的。

3、手機不裝安全軟體。

智能手機應用程序。(Fotolia)

這條我只能說呵呵了,借用一位網友的話,安裝「手機安全軟體才是陋習。」現在所謂的手機病毒更多的是手機安全軟體的炒作。

4、微博、QQ自動登陸。

這一條其實是很多人的習慣,誰會每次輸入賬號密碼?而且現在很多應用軟體也考慮到這一點,短時間沒有訪問,可以設定一個簡單的手勢密碼。

5、手機網銀限額太高。

一些網上支付是不需要密碼的,手機網銀限額太高。(AFP)

這個需要注意,現在為了便於操作方便,一些網上支付是不需要密碼的,比如支付寶的支付通,因此你每天的最高支付額就不要設得太高了。

6、隨意點開網址鏈接。

這條不好明辨。

7、WiFi、GPS永遠不關。

費電是主要危害。

8、手機隨意借人。

現在應該是老婆與手機同等不能外借吧。

所以上面這幾條,真正要注意避免的陋習是:

1、5、6、7。另外補充幾條更值得注意的,應該很多人會中招:

1、不要隨意連接陌生免費WiFi。

不要隨意連接陌生免費WiFi。(Photo by John Moore/Getty Images)

這是路由病毒作祟,很可能你在享受免費WiFi的時候,你的瀏覽記錄就被劫持了。這一點是很危險的,最近央視也有報導。

平時我們連接一些機場、咖啡店的公共免費WiFi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對來路不明的免費WiFi熱點最好避而遠之。

2、手機一定要貼膜

特別是好手機,很多iPhone用戶是很鄙視給iPhone帶套貼膜的,喜歡無套的裸奔感覺。其實,貼個膜是很重要的。

倒不是矯情要多麼保護屏幕磨花,貼膜之後手機屏幕摔碎的幾率會大大降低,因為貼膜後膜的張力會不容易讓玻璃摔碎。

3、定期清理手機

手機上的細菌比馬桶上還要多,這是不爭的試試,有空的時候清潔一下手機很有必要。

4、電池不要用盡再充

電池每次耗乾之後再充滿對電池壽命影響是很大的,正確的是方便的時候就給充上電。

要知道iPhone統計電池的充放電次數是,電量每跌入20%以下,再充滿算一次充電。

5、開車使用手機

開車使用手機是非常有危害的。(Fotolia)

開車使用手機是非常有危害的,這應該是很多人知道是陋習,但屢教不改的一個陋習,因為有時候可能真的需要開車中使用。

6、不經常備份手機

遇到很多朋友,因為平時的僥倖心理,沒有備份手機的必要數據,比如聯繫人、照片,在升級系統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的時候,導致手機必須格式化,數據丟失。

特別是iPhone,我就收到過無數的這種求救。這種情況是很難幫你的,只有自己注意,哪怕隔上幾個月備份一次也行,拷貝出照片和視頻,每次出遊拍攝照片集中量大,單獨拷貝出來。

所謂有備無患,要更愜意地讓手機成為你的生活幫手,你要避免的是以下十項手機陋習:

1、手機不設密碼。

2、手機網銀限額太高。

3、隨意點開網址鏈接。

4、WiFi、GPS永遠不關。

5、隨意連接陌生免費WiFi。

6、手機長期裸奔不貼膜。

7、不定期清潔手機。

8、電池用盡後再充電。

9、開車時使用手機。

10、不經常備份手機。

(責任編輯:岳青)

相關新聞
走路玩手機 東京年間36人遇事故
黑莓大翻身 執行長展現雄心
搶手機用戶 紐時推APP新聞
改善睡眠品質 專家:將手機移出臥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