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俄經貿關係 長期的敵視與猜忌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7月16日訊】俄國「併吞」克里米亞遭到了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制裁,不得不向中國市場突圍。《金融時報》週二的報導說,今年5月,俄中籤署4000億美元天然氣供應協議,似乎雙方長達10年的談判取得突破,但是實情可能並非如此。

BBC記者:存在長期的敵視與猜忌

BBC報導,俄國將北京稱為「最重要的經濟夥伴」,設立了能源、基建以及科技等等方面的共同開發項目,並且預期雙邊貿易將到達2千億美元。不過該報的記者希勒採訪了一個中俄邊境、黑龍江畔的村莊之後,他發現那裡存在長期的敵視與猜忌,並非所謂的中俄「黃金」時代的來臨。

希勒舉例說,兩家中國的林業公司2008年曾經到附近投資,但是兩年後,俄國政府關閉邊界,將通路「當面封死」。

報導引述其中一家公司新春木業集團人員的話說,現在運送木材的卡車必須繞路700多公里才能抵達中國,導致獲利減半。

另一家在當地猶太人自治區銷售農機的中資公司,因為俄國海關對大型機械採取進口配額限制,使得經營發生困難。該公司當地的經理告訴希勒,除了每次進口一部大型采收機就要填寫大批申請表格之外,2013年全年該公司僅獲准進口一部農機。

報導說,中資占哈巴羅夫斯克直接外資的4%,比2009年多了2個百分點。希勒引述負責哈巴羅夫斯克當地外資管理的俄國官員的話說,雖然雙方貿易在增長,中國企業只是看中俄國遠東地區的天然資源,不願意設立工廠、僱傭俄國工人。

報導說一家當地的中資企業僱傭了百餘名中國籍人員,但是只有20名俄國員工。工廠經理說,當地居民過於懶惰而且經常醉酒,中國工人則是住在宿舍、每週從早到晚工作7天。

中國商人利益受到非常大損害

曾先後在俄羅斯生活近20年的北京作家鄭建新對BBC中文網說:「蘇聯解體後,大批中國人去俄羅斯從事商貿,最開始以『倒爺』為主,後來國營、民營企業也去俄羅斯,但在整個過程中,中國商人的利益受到非常大的損害。」
  
鄭建新說,由於俄羅斯當時政局混亂、法律不健全,官方的很多做法也不合理,「比如2010年,莫斯科突然宣佈關閉清理中國商城,傷害到中國人的切身利益,此類事件為數不少。」當時,以打擊走私和行賄為由,俄當局突然關閉莫斯科切爾基佐沃市場,6萬多戶華商頃刻倒閉,貨物被扣。之後,雖經中俄雙方政府交涉,俄 方同意華商運走貨物,但華商損失慘重,俄方還向這些破產華商收取了最高昂的運貨費。過程中,俄國警察甚至對華商拳打腳踢。

2009年年初,還曾發生俄軍炮擊中國商船事件,中方8人死亡,商船沉沒。為迫停這艘商船,俄軍竟開炮500發。

中俄不可能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和結盟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俄兩國關係只是個面子工程,其實暗潮洶湧。7月15日,普京與習近平在巴西會面,雙方意在利用中俄關係增加各自在亞洲與美國等討價還價的籌碼。但中共與俄國由於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注定了不可能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和結盟。

歷史上中國飽受俄國侵略、欺凌,現在中共所為不過是再度引狼入室。評論員陳破空表示,不久前,俄國決定在靠近中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經濟特區,普京向北京喊話:「願意看到中國企業把握俄羅斯發展經濟特區的機會,並成為領先者。」這個地方,中國稱「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的意思,就是「征服東方」或「東方統治者」的意思,擺明就是從中國奪走的土地(1860年)。今天的中國,如果當真到那裏投資,幫俄國人的干忙,實實在在地,就是背宗叛祖、數典忘祖。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今年中俄貿易大幅攀升43.4%  進口遠高于出口
中俄貿易戰升級 「戰略夥伴」反目?
中俄貿易綜合體動工
中俄貿易頻頻生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