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4000億天然氣大單因西方制裁添風險

人氣 243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8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涵報導)隨著西方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制裁措施的逐步增強,中俄5月下旬簽署的帶有「衝喜」意味的4000億美元天然氣協議,正面臨更大的不確定風險。

西方制裁俄羅斯 中俄天然氣大單面臨風險

8月17日俄羅斯和烏克蘭外長在德國柏林就邊境局勢舉行會談,歐盟在會前警告普京,如果俄烏衝突加劇,西方將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8月11日自由亞洲電臺援引能源界分析人士稱,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可能會阻礙該國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計劃。

目前,美國和歐盟將對向俄羅斯提供石油勘探和生產設備、材料和技術的公司進行制裁。但由於石油和天然氣是使用相同的設備、在相同的地點生產,紐約外交學會能源和環境資深研究員邁克爾·萊維表示:「如何區分將是個大問題。」

文章稱俄羅斯遇到的任何障礙,都會使它開發東西伯利亞資源以便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工作雪上加霜。將向中方提供天然氣的Gazprom公司曾透露,它會需要在中俄接壤地帶的黑龍江河岸採用水平鑽探以免管道穿河而過時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而水平鑽探技術就在西方對俄羅斯禁止出口的名單中。

對於沒有美國的設備和技術,俄羅斯能否完成水平鑽探工程的問題,萊維表示:「我猜想它做不到。」

除水平鑽探技術外,特殊泥漿、頁岩壓裂等石油勘探和生產技術、材料也在被禁之列,這使得在東西伯利亞的為中國開採天然氣的活動更加艱難。

中俄天然氣協議各懷算盤

2014年5月22日,中俄簽署了一項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進口大單。俄國Gazprom公司將在今後30年内逐漸增加對中國天然氣出口到每年380億立方米。這項談了10年的協議,最後價格定在每1000立方米350-400美元之間。

2014年3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佔領了具有重要軍事價值的克里米爾地區,令其在國際上面臨強大譴責和空前孤立。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上很難借到資金,僅2014年第一季度,就有637億美元資金逃離俄羅斯。

與此同時,由於中共在東海、南中國海同日本、越南、菲律賓的衝突出現失控傾向,再加上美國重返亞太後,大陸周邊國家及澳洲紛紛選擇向美國靠攏,中共在亞太地區同樣處於孤立狀態。

5月簽署的能源大單,中俄雙方都在拉對方給自己面臨的困境壯大聲勢,因此這種帶有明顯功利色彩的「衝喜」聯姻並不被外界看好。(註:衝喜是指讓一個久病不癒的病人和別人結婚,用「喜事」來「衝」掉不好的運氣,已期達到治病效果的行爲。)

俄羅斯著名智囊機構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的負責人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在中俄能源大單簽署後表示,俄中貿易額每年約為890億美元,而歐盟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2013年的總額為4100億美元。俄羅斯放棄巨大的歐洲市場,轉向不確定的中國大陸,存在危險。盧基揚諾夫說:「就俄羅斯的處境而言,這無疑是最不利的結果,因為我們最後將陷入依賴的境地。」

另外中俄之間的合作多存在在紙上,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羅夫斯基說,兩國公司每年都簽訂四五十項合同,但卻難以落實。例如,兩國早在1995年就達成要修建橫跨黑龍江的鐵路橋,但至今還沒動工。

遠東研究所的瓦西裡·卡申表示,鑒於大陸的商業環境和國企壟斷原材料市場,俄國需要同韓國和日本發展經貿關係,抗衡中國大陸。

對於中國大陸,為中俄每年不到9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影響了每年5200億美元的中美經貿關係,顯然非明智之擧。

中俄交往 中方多吃虧

按中國和國際上傳統的「遠交近攻」的國家間交往原則,中俄兩個有4000多公里邊境綫的大國成爲「同盟」關係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從中俄兩國歷史上的交往情況看,中方一直處於劣勢。

1945年8月9日,在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後,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向日本關東軍發動襲擊。所到之處,中國婦女被強姦、輪姦和殘殺,東北的重工業廠房、機械、設備遭到瘋狂掠奪,對此老一代的東北人都心有餘悸、痛恨終生,紛紛表示俄國人比日本人更殘暴。

1950年斯大林誘使毛澤東出兵朝鮮,使中國戰亡50萬青年官兵,中美建交被拖後了20年以上,大陸長期成爲蘇共的附庸。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2001年7月江澤民在莫斯科與普京簽定《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該條約均以沙俄和滿清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劃定的國界為基礎,等於默認了沙皇和滿清簽的九項不平等條約。

這些協定的條約,使中國永遠喪失了約3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新疆與俄羅斯交叉口附近、靠近外蒙古和俄羅斯的黑龍江最西部、黑龍江和吉林北部交界處,以及烏蘇里江、圖們江出海口北部,全都劃給了俄羅斯。而這些土地甚至是列寧都曾經三次發表政府聲明要歸還給中國的。

責任編輯:林銳

相關新聞
陳破空:引狼入室 中俄聯手演戲
外媒質疑中俄天然氣協議是公關作秀
中俄簽天然氣大單 專家指俄氣價過高
俄羅斯切斷烏克蘭天然氣供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