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元、清是否中國的皇朝?(六)

人氣 7

(續上期)康熙親政後,實施「以漢治漢」的政策,倡導「以文教治天下」,崇尚理學。康熙甚至穿上「儒服」以儒學領袖和天下師自居,並宣稱「朕惟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係也」。

清初,所有施政文書都以漢文、滿文兩種文字發佈。自康熙起大力推行以儒學為代表的漢文化,漢傳統經典成為包括皇帝在內的滿族人必修課。我們看到大臣的奏摺用漢文,而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批摺都用漢文。康,雍,乾三位皇帝的書法造詣都很好,他們基本上都從著名的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入手,也受明末大書畫家董其昌的影響。三位皇帝都懂得寫格律詩。乾隆竟然有四萬多首詩存世,雖然,他大部份的詩讀起來索然無味。乾隆在宮中常穿漢服以作娛樂,現在故宮還保存著不少乾隆穿漢服的畫像。到乾隆中期,滿人幾乎全部以漢語為母語,滿文漸漸成為僅用於官方歷史記載用的純書面文字。

在推行漢語上,雍正帝不遺餘力。鑑於福建,廣東兩省很多人不諳漢語,雍正六年(1728年)皇帝諭令福建、廣東兩省推行漢民族共同語「官話」。俞正燮《癸巳存稿》之「官話」條載:「雍正六年,奉旨以福建、廣東人多不諳官話,著地方官訓導,廷臣議以八年為限。舉人,生員,鞏監,童生不諳官話者不准送試。」

以「中國"一詞來代表正統的皇朝緣起於漢代。南北朝時期,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以據有中原正統而自稱「中國",南朝的漢人政權以傳承前朝正統也自稱「中國"。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除制定國號外,如唐、宋、明等,也把「中國"作為正統朝代的標誌稱號。到了清朝,自入主中原以來,統治者開始以「中國"自稱其全部統治區。1689年清朝與俄國簽訂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中,首次將「中國"作為正式國號使用。而其時,國際上亦以China來稱呼清朝。到19世紀,官方文件中的滿文已基本為漢文所取代,如1875年因秘魯華工,清廷在與秘魯換約時曾明確諭稱:「惟換約事宜,中國總以漢文為憑」。

漢族的迷思

在元清是否中國皇朝的看法上,我們一定要打破一種迷思,就是認為只有漢族人建立的政權才算中國。我很懷疑,中國到底有多少純正血統的漢人?據現在統計,中國大陸漢族人口佔92%,這一數字大得驚人。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改變自己的真正身份,例如,皇帝的賜姓,承祧過繼,入贅,因犯事而避禍,充軍,發配,以及因戰亂,災荒而形成的大遷徙等都可以改變人們的身份和種族。唐朝的李氏皇朝,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已經夠顯赫了,但還要找一個更光彩的祖宗,就攀附上隴西曾是西涼皇帝的李暠。這樣一來,整個唐代,凡是李姓都自稱為隴西李氏,以顯示其與唐宗室有密切關係。同時,不少來自天竺、大食、波斯的外國人,也被賜為李姓,他們的祖籍自然也就成了隴西李氏。連皇帝都要攀附,一般人就更不用說了。

國民革命成功,愛新覺羅的子孫和很多滿洲的名門望族,都不敢再用滿洲人的姓。於是,我們看到很多名人,如作家老捨,書法家啟功,書畫家漙心畬等滿人的後代,都沒有冠上他們的真實姓氏。很多滿人,可能就這樣變成漢人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清皇室自認為中國,無論從政制,道統,語言文字和漢化程度來看,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國皇朝。
(全文完)

責任編輯﹕澤霖

相關新聞
阿拉巴馬繼佛州之後立法禁止培養肉
美國共和黨全委會狀告底克埔縣
亞特蘭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暑期聖經學校VBS班
國防部辦理國軍第58屆文藝金像獎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