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源:有關車的幾個中國「特色」

靜源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1月23日訊】要知道,很多中國人買車並不是為了「面子」或「趕潮流」。絕大多的工薪階層經濟上並不寬裕,他們大多都有幾十年的房貸,又有子女教育費用的壓力、贍養老人的壓力。購車款當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汽車的日常維護、加油費用、租車位費用、保險費用、違章罰款,偶爾再叫一回「代駕」,攤在每個月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那他們為甚麼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日日承受著堵車的「難受」去買車呢?真是被逼的。在中國,只有「體制內」的單位才有「班車」,在早晚高峰擠公交、地鐵就像上刑一樣,在早晚高峰看見空閒的出租車比中大獎還難,為了讓自己生活的節奏、狀況得像個「人」樣,就犧牲一年的雙休日去學車,再勒緊褲腰帶,買輛車吧。

為何中國城市的公共交通這麼差,有中共搞出的「櫥窗式」繁榮人口向城市流動的問題,也有出租車行業暴利壟斷等問題,這些不是本文分析的內容,筆者想簡單說一說,有關車的幾個中國「特色」。

1,買車。比方說一輛車原本值10萬元,我們簡單算一下買到手裡得花多少錢。

增值稅17%,1萬7千元。車輛購置稅10%,11萬7×10%=1萬7千7百元。交強險、車輛登記費大概1千3百元。總計13萬6千元。

10萬元買的是車,3萬6千元買的是「稅」。這還是國產車,進口車買的「稅」要比這多多了。

說起來高額的增值稅並不是「中國特色」,而是「與國際接軌」,和哪些國家接的軌呢?丹麥、瑞典、挪威、冰島。這些國家的全民教育、全民醫療、全民養老哪去了?這些怎麼又「特色」了?

2,加油。「燃油稅」絕對是中國特色了,世界上再也找不到50%的「燃油稅」了。國際油價再跌下去,交的稅比加的油還多,中國的加油站就直接隸屬於稅務局了。

「官方」的解釋是為了「保護環境」,可能它們自己都不相信。真的想保護環境,減少污染,那就把出租車暴利壟斷的肥肉吐出來,讓出租車司機們有寬鬆的工作環境,出租車市場化,市民出行方便自然就沒人勒緊肚子買車了,讓利於民,有這個基因嗎?

3,高速公路過路費。中國是全世界唯一的在憲法中寫明「國有資產全民所有」,又在「全民所有」的高速路上「全民收費」的國家。怎麼「特色」的有些混亂呢?

4,以車為生。拿出租車司機舉例,有司機算過,一天工作12個小時,8小時是為了交「分子」,2小時是為了交油錢(稅錢),只有2小時是自己的收入。這是普通中國人在這個「特色」的國家中的一個真實的寫照。

買個房子有六、七成的錢流向了「政府」的腰包,也是這個國家的一大「特色」。

如果把車子比喻成「自由」,把房子比喻成「安全」,把車子加房子比喻成「財產」,在這個國家,正是「中共」這麼一個東西千方百計的剝奪你這三樣東西。

在中國生活,不買車、不買房,不現實也不可能。古話說,「吃虧是福」。在中國生活,時時刻刻的被中共剝奪著權利、剝削著財富、侵犯著尊嚴,如果您有嚮往自由的靈魂,嚮往公平的良心,嚮往尊嚴的人格,認清中共邪靈,在正義與邪惡的終極選擇中堅定的走出那一步,那麼,真的是有福了。

如果你的靈魂、良心、人格都被麻痺了,在轟轟烈烈的「三退」大潮中無動於衷、「保持觀望」、「覺得沒甚麼用」,那可是真的沒福啊,「永遠都在後悔」的滋味是甚麼滋味呢?

相關新聞
詩歌:月夜山村
短詩集:從簡體字看中共及其黨文化(41)
每日三退聲明精選(2015/01/18)
每日三退聲明精選(2015/01/19)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