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特稿)法國因在馬利及敘利亞的反恐行動,成為聖戰組織首要標靶,數月前針對法國人的屠殺威脅成為現實,人民難掩焦慮,反恐專家則說,自查理週刊案起,法國進入反恐新世代。
法國軍事介入非洲馬利,早就遭蓋達組織(Al-Qaeda)懷恨;伊斯蘭國(IS)勢力去年迅速壯大,法國參與反恐聯盟行動及空襲,更被視為眼中釘。
伊斯蘭國去年公開慫恿追隨者殺害「惡毒骯髒的法國人」,數日後法籍登山客古荷戴爾(Herve Gourdel)就在北非遭斬殺。
這件慘案雖發生在法國境外,但巴黎氣氛已經不同,各大車站和重要地標如艾菲爾鐵塔附近的巡邏警力明顯增加,居民和遊客多少感到壓力。
比較敏感的人搭乘捷運和火車、甚至跨年夜到人潮聚集處,都不免想「希望不要在這裡出事」,沒想到這種焦慮還是以最不幸的方式化為現實。
巴黎居民說,槍擊案發生隔天,他們仍感到震驚、難以置信,接著而來的情緒是焦慮,「這世界怎麼會走到這一步?接下來會是哪裡、會是誰、用什麼方式?」
法國政界和媒體多次警示,法國是全歐洲有最多國民已前往或打算前往敘利亞參與聖戰、接受軍事訓練的國家,總數至少1200人,而且光是2014年1年內,人數就成長8成。
官方估計,約有120人已經回到法國本土,200人在返國途中,400人仍在當地參戰。當這些人回到法國,成為難以預測、自發行動的「孤狼」,是法國反恐行動最大的隱憂。
查理週刊槍擊案的槍手尚未落網,但已知至少其中1人柴瑞夫.果艾齊(Cherif Kouachi)曾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參與聖戰,早就是法國反恐單位的鎖定對象。
法國政府去年秋天才因應恐怖主義形式的改變而修改法律,加強對個別鎖定對象的監控措施,也阻止了數起攻擊企圖,查理週刊槍擊案仍無預警發生。
法國智庫「恐怖主義分析中心」創辦人之一蒙布西亞(Thibault de Montbrial)接受「費加洛報」(Le Figaro )訪問時說,自查理週刊案起,法國進入新的反恐世代。
他認為,「過去法國不太相信自己真的會遭恐攻,但從此,公務機關、地標、媒體都應意識到自己是攻擊標靶,門口不能再只有繫著領帶的值班人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