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療法治難辨梭菌感染

人氣 20

【大紀元2015年10月07日訊】中大醫學院今年的研究發現,利用「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感染難辨梭菌的嚴重患者,比傳統抗生素治療的成效高3倍多,期望日後將療法應用於其它消化疾病。

難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單是威爾斯親王醫院現時平均每月約有15至20宗新增個案,即幾乎每隔一、兩天便有新發病例,2009至2013年間感染率增加了約3倍。患者的症狀包括發燒、腹痛及腹瀉等,現時主要靠服用抗生素來制衡病菌,但因藥物同時有機會破壞「好」的腸道微生物,引致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復發率較高。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黃曦表示,約20%患者為難治性疾病及10%使用抗生素治療後仍會復發。重症患者可能會出現脫水、中毒性巨結腸及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約25%重症患者甚至會於60天內死亡。

中大腸醫學院胃科團隊2013年率先把「腸道微生物移植」引入本港,透過向健康人士收集約50至100克糞便,加入生理鹽水稀釋及經精密濾網去除不必要微細殘留物後,透過由鼻孔伸延至小腸的喉管、胃鏡或腸鏡等不同方法移植給患者,以治療復發性難辨梭菌感染。 自2015年初起,中大針對症狀嚴重的難辨梭菌感染患者進行研究,隨機把15位病人分別用腸道微生物移植,及使用傳統抗生素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腸道微生物移植」的治癒率,約為傳統抗生素治療的3倍多。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黃秀娟表示,目前已展開硏究,應用腸道微生物移植於治療腸易激綜合症,以進一步確定方法對不同消化疾病的治療成效,期望讓更多病人受惠。◇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減少困難腸梭菌感染 衛署:管制使用抗生素
亞洲首宗胃癱者 植入胃起搏器後痊癒
【香港流感】再日奪12命 研究指長者死亡率高5倍
香港中大研究:抑鬱兼夢遊腦退化先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