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家臺企離開東莞 五百萬工人失業

人氣 9479

【大紀元2015年1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廣東東莞曾經有6000多家臺資企業,至今已經有2000多家離開了,臺資企業的離開已造成500萬名工人失業。有陸媒表示,勞動密集型企業受損最重。

上世紀90年代,臺灣土地、人工成本上漲,缺工嚴重,10萬左右臺灣人來到大陸,東莞則憑藉區位、勞動力、土地等優勢,成為臺灣商人的首選。高峰時期,有6000多家臺資企業落戶東莞,但是現在三分之一的臺企已經離開,目前只剩4000多家。

據多家網站報導,屬於中大型企業的臺灣上市公司,超過50%的中國投資項目都處於零獲利或虧損狀態,中小企業未獲利或虧損的比率更高達70%成以上。從2013年開始,臺商從大陸撤資開始擴散。據臺灣官方統計,有臺商私下初步保守估算,近2年從大陸撤出的資金超過了15.3億美元。

2009年東莞製造業40%關門,一年中喪失150萬產業工人,1600家臺企、2000家港企從東莞撤離。此後的6年間,東莞外資撤離的危機從沒有停過,而東莞企業「倒閉潮」也在蔓延,從2009年到2015年,據廣東工業協會的一個內部統計,有超過4000家企業倒閉。

一位東莞商界人士表示,臺商撤資對大陸的衝擊,可能會比想像中嚴重,資金撤走了不算甚麼,但整個產業供應鏈如果消失,就一去不復返了。部分學者認為,大量外企撤離中國後,過去10年的勞動力短缺現象將出現逆轉,因為外商在中國創造的就業機會至少高達一億個,一旦遷移潮持續不斷,工作機會大量減少後,失業潮與減薪潮極有可能在中國重現。

隨著企業的離開,以往東莞城市常住人口約1300萬人的格局,現在只剩下約800萬人左右,有當地臺商說,減少的人數都是外省市民工。

有搜狐網媒體作者總結了臺商撤離中國的5個原因:生產力低下;生產成本過高(高稅收,高房租,高社保等等);網絡封鎖致網速極慢,使工作效率降低;知識產權缺乏有效保護,假冒產品分享市場份額,甚至有的外企員工拿走了內部資料或技術模式,去開辦新公司;不斷惡化的環境污染,空氣、水、食品的質量無法保證。另外臺商面對愈來愈多的罷工、怠工事件也心生恐懼。

不僅僅是東莞的臺資企業關門、撤資,整個珠江三角洲的製造業也步履維艱。

據每日經濟新聞網11月2日報導,今年以來,珠三角地區共有76家企業關門,其中東莞占27家,比例超關門企業總數的1/3。從行業看,七大勞動力密集行業成為高發行業。

珠三角今年被公開報導的76家倒閉的大中型工廠主要集中在陶瓷、家具、紡織、鞋子、玩具、紙品包裝、電子、LED等7大行業,這些行業均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

今年,珠三角共有12家陶企倒閉,主要集中在清遠、佛山、肇慶三地。產能過剩是這輪陶瓷洗牌的主要原因,陶瓷行業產能過剩高達40%。房地產的低迷同樣影響了家具、LED行業。今年來,珠三角地區家具行業有10家企業倒閉,LED有6家關門。2015年以來,珠三角有10家紙品包裝企業倒閉。珠三角電子行業則因訂單不足引發倒閉或員工停工現象,據不完全統計,珠三角今年14家電子類企業關門或倒閉,4家公司因訂單不足引發員工糾紛。服裝、製鞋企業共有11家關門,主要集中在廣州、惠州兩地。

報導表示,這只是進入媒體視野的數據,還不包括那些因為外債而悄無聲息倒閉的小廠。

有業內人士說,今年的倒閉現象並非突發情況,而是前幾年實體經濟的累積和延續,「東莞這邊的行業比較特殊,可能一個核心企業,周邊有幾十上百家企業為之服務,大企業一倒,受牽連的就是幾十上百家企業」。#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台商群聚東莞 每天有187宗刑案
中國註冊條件不符╱東莞台商見馬 圖翻案掛牌
東莞台商學校捐100萬 重建災區學校
東莞台商遭劫重傷 海基會籲慎選大陸員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