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調查救三命

作者:嚴自律

人氣 13
標籤:

《涑水記聞》記載:

李繼隆和轉運使盧之翰早有隔閡,想誣陷他犯罪,於是行文通知轉運司,決定八月向塞外出兵,命令他們辦理糧草。轉運司調撥的糧草,剛剛集中,李繼隆又下通知說:陰陽人講,八月出兵對國家不利,應當改到十月。轉運司只得又把糧草分散。沒過多久,李繼隆又下通知說:得到從邊關一帶胡人方面偵探來的消息,敵人將要向塞內入侵,應當及時進兵。糧草應立即辦好,不得延誤。

這時,老百姓運來的糧草剛剛分散,急忙中不能馬上再行集中。李繼隆就向皇帝報告,說轉運司不供應軍需。宋太宗得知後大發脾氣,立即召來中使官,命令他一個人帶上三個盒子,乘驛站的馬飛快地去把轉運使盧之翰、竇耽和某某人的腦袋一起取來。

當時丞相呂端、樞密使柴禹錫,都不敢做聲。獨有樞密副使錢若水,出來爭辯,他請求先把他們的罪行審查對證確實後,然後再執行刑罰。

皇帝大怒,憤憤地把袖子一甩,站起來進到後宮去了。丞相和樞密二府的官員,都退朝了。錢若水獨自一個人,留在廷中不走。

皇帝進到宮中,過了很久,打發人出來巡視一下廷中看有甚麼情況。回報說,有一個身材瘦削、個子很長的人,還站在那裏。

皇帝就出來追問道; 「你以同州推官的職位,僅僅兩年的時間,就被提為樞密副使,我之所以這樣提拔你的原因,是認為你很賢能。可是今天,你竟糊塗到這個樣子,還留在這裡等待甚麼?」

錢若水回答說:「陛下不知道我無能,把我提到樞密院任職。本來應當竭盡我的愚昧的心力,不逃避死亡,補益陛下,來報答厚恩。李繼隆是一個外戚,他的地位和身價,貴重得誰也比他不上。現在陛下僅僅根據他一封奏書,就要殺掉三個轉運使,即使他們有罪,這樣殺了,天下人又從哪裏能夠知道?把他們的罪狀審問、對證清楚了之後,再去殺掉,又怎麼會遲呢!提出應興、應革事項的建議,用生命來保證作到這點,是臣子應盡的職責。我現在還沒有達到死的目的,所以不敢退朝。」

宋太宗聽了之後,怒氣消了一些,思想逐漸轉變過來了,就把呂端等人召來研究,他們也都奏請同意錢若水的意見,先下命令去查請他們的罪狀。宋太宗同意了。

最後,他們三人(轉運使盧之翰、竇耽和某某人)都被貶斥為行軍副使。沒過多久又得知:說敵人要向邊塞入侵的事是假消息。李繼隆因此被貶斥為招討使,兼秦州知府。

【附言】

李繼隆僅僅是因為和盧之翰有隙,就不惜千方百計,利用軍政大權製造事端、進行陷害,胸襟褊窄,手段卑鄙。宋太宗過分相信外戚,僅憑一紙奏書即信以為真,怒不可遏,要立殺三人。可說是糊塗,行動殘暴。呂端、柴禹錫二人作為朝廷大臣,在這關鍵時刻,噤若寒蟬,一言不發,眼睜睜地望著這個冤案發生,貪生怕死,極為可恥。唯獨錢若水,在那千鈞一髮的時刻,他不顧一切,挺身而出,堅持「先推驗有狀」,然後才能行法。終於救了三條人命,使這冤案沒有造成。

前有丞相呂端和樞密使柴禹錫,他們尚且不敢言,錢若水身為樞密副使,如果不言, 誰也不會責怪。但他為了案件辦得正確,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提出了自己認為應該 提的意見。是不是冤案,當時他也無法判斷,但不經調查對證,就偏聽偏信,殺掉三個轉運使,這樣做是極不應該的。所以當時他是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堅持要以事實為根據。這種看法是正確的。這種精神,也是令人敬佩的。@*

責任編輯:梁馨

相關新聞
平凡女子也知忠與孝
鄧芝大義凜凜    無懼油鍋酷刑
用甚麼辦法    才能取得丈夫寵愛
採桑女的另一種魅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