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出現首單違約公募債券 剛性兌付或破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4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中科雲網(原名湘鄂情)4月2日晚發佈公告稱,公司2012年4月發行的3+2期限公司債(ST湘鄂債)尚有2.406億元資金缺口,該司將無法在本期債券付息兌付日——4月7日之前籌集到足額資金用於支付利息及回售款項。ST湘鄂債成為首單本金違約的公募債券,大陸債券剛性兌付的行規或被打破。

中科雲網資金不足 成公債市場首個違約公司

2日晚,中科雲網發佈公告:「公司通過大股東財務資助、處置資產、回收應收賬款等方式已收到償債資金1.614億元,但尚有2.406億元資金缺口,而本期債券付息兌付日日益臨近……無法在4月7日之前籌集到足額資金用於支付利息及回售款項……。」

中科雲網主業原本是餐飲,2014年7月1日晚一紙聲明宣佈將公司名字從「湘鄂情」更改為「中科雲網」,更名背後是該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達成了有關新媒體、大數據方面的合作。宣佈轉型新媒體、大數據後的中科雲網厄運不斷,目前旗下酒樓門店共有七家,「湘鄂情」系列商標處於轉讓登記階段,餐飲業務處於持續虧損狀態,而新業務也發展緩慢。

2014年10月12日,中國證監會向公司下達《調查通知書》,稱因控股股東孟凱先生「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決定對該公司進行立案調查,中科雲網股票和債券此後停牌,相關調查至今還未結束。12月,中科院網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孟凱先生2014年「十一」長假後至今境外未歸,目前尚無明確回國意向。

2015年3月17日,北鄂州中級人民法院凍結了中科雲網在民生銀行北京魏公村支行設立的「ST湘鄂債」償債專戶及在華夏銀行武漢雄楚支行設立的銀行賬戶。

除此之外,中科雲網還遭遇了高管離職潮。該公司本週三在風險提示聲明中稱:「除公司2014年12月集中披露的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離職情況外,近期有多位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離職,對公司治理、穩定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中科雲網違約 大陸剛性兌付或破

ST湘鄂債成為首單本金違約的公募債券,海通證券認為,ST湘鄂債無法依靠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實現全額償付,其面臨實質性損失的可能性較大,剛性兌付的魔咒可能就此被打破。

財新網4月31日報導稱,此前雖有多隻上交所中小企業私募債出現兌付危機,但在最後時刻均得到了擔保方地方融資平台或擔保公司的代償。

中國企業面臨債務違約或其他付款違約時,通常都在最後一刻由政府出面干預獲救,或者由政府支持的「白武士」出手解救。迄今為止,國內公募債券市場違約僅有一例,即「11超日債」。不過,該債券的投資者並未遭受實際損失,該債券最終仍實現兌付。

在3月的中共兩會閉幕答記者問時,李克強表示,可以忍受個案的金融風險。當時外界推測中共可能將允許債券違約,剛性兌付或被打破。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評論稱,分析師警告,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不良債務隨之增加,政府對違約零容忍的政策將不可持續。

信貸違約或爆發民眾上訪潮

在大陸,信託產品剛性兌付實際上是信託行業的「潛規則」,即信託產品到期之後,信託公司必須向投資者分配投資本金和預期收益;如果項目出現風險,導致沒有足夠資金進行兌付,那麼信託公司需要利用各種方式實現對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盡一切辦法進行「兜底」。

而剛性兌付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國信託業的「非理性繁榮」。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信託產品保底的同時又有高收益,這等於是低風險的高息存款,剛性兌付暴露了中國信託行業的畸形發展,但隨著潛在風險的不斷積累,「泡沫」終究會破裂。

但中國的信託產品存在中國的特性,即信託基金的風險與其背景密切相關,瑞士信貸集團認為中國90%的信託基金都有大型國企或地方政府作為其背景。出於社會穩定或聲譽的考慮,當這些信託基金出現償付危機,母公司往往會動用其信貸額度或自身資本金進行救助。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基於政治和經濟的原因,中共當局承受不起債券違約這樣的事情發生。投資者在街上的抗議已經足夠糟糕。但是最具破壞性的將是投資人對於隱性政府擔保喪失信心之後的連鎖效應,突然之間,許多公司和地方政府將不得不為債券支付更大成本或者可能完全無法借到錢。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評論稱,中共政府重申願讓市場的力量主導,允許出現一些債務違約,進而約束市場貸款。但政府又擔心違約影響市場穩定,挫傷投資者熱情。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大陸債務總額 已超六兆人民幣
大陸債券成交銳減 財經專家:金融危機或來臨
中國地方債明年大量到期 恐爆違約危機
大陸債務違約頻發 牛刀:2014年引爆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