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基本工資調漲之後?

徐行

人氣 15

【大紀元2015年07月25日訊】調漲最低時薪之風席捲全美,從西海岸的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刮到東海岸的紐約。洛杉磯縣政府亦不甘落後,以三比二投票通過在未來幾年將最低時薪調漲至15美元。叫好的人表示這是一次底層勞工團體的巨大勝利,而持保留態度者則是開始擔心產業外移,更有甚者憂慮「洛杉磯」步上「底特律」後塵。

美國工會以示威、怠工、罷工等方式要求調薪已不是新鮮事,在素有「左派政策社會實驗室」之稱的加州推行調薪也不讓人意外,但這種勞工加薪背後有多少產業危機?讓我們回顧一下底特律的故事。

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申請「破產」。對許多人來說,這幾乎是個不可思議的天方夜譚,這個曾經叱吒一時的世界汽車之都宛如鬼城,人口外移,市中心的房子以白菜價拋售。究竟為何這個曾擁有全美三大汽車工業巨頭的城市會崩塌破產?與基層勞工憑藉工會推動法案要求加薪和增加福利不無關係。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底特律的汽車工業早已陷入困境,底特律的汽車廠工人們藉由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 UAW)活動,獲得了高於當時大學教授的年薪。

2006年,通用車廠工人平均時薪是73.26美元(年薪約14.7萬美元),福特車廠是70.51美元(年薪約14萬美元),而克萊斯勒則是75.86美元(年薪約15萬美元);當時美國普通大學教授的平均年薪約為9.3萬美元。平均學歷為中學的UAW工人比有博士學位的大學教授收入高出57.6%!

近年來豐田、本田乃至現代等日韓汽車品牌在美國汽車市場大展鴻圖,而美國本土汽車工業卻榮景不在,原因也得追溯回UAW。因為UAW需索無度的要求福利以及近乎終身僱傭制,並且排斥了可能的就業競爭,讓底特律汽車產業沉痾難起。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進軍美國選擇在不受UAW控制的南方設廠,憑藉勞力成本優勢,逐步研發技術超越美國汽車。與此同時,底特律的汽車大廠卻疲於奔命與工會鬥法,無力實施革新、重組,業績連年下滑。2006年豐田擊敗克萊斯勒進入美國汽車市場前三名,2010年豐田汽車擊敗通用汽車,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

底特律的教訓還記憶猶新,人們卻仍然在不斷重複歷史。

2014年美國碼頭工人罷工、怠工,洛杉磯港和長灘港(Long Beach)遭遇十年來最大貨櫃塞爆危機,幾家船運公司紛紛從去年12月開始加收所謂碼頭壅塞費(port congestion fee), 美西港口堵塞加重進口貿易車商的負擔,對整體經濟環境無疑造成了負面影響。

事實上,爭取個人薪資與提升產業競爭力並非兩條相悖離的平行線,當產業效能提升,自由經濟市場的機制會為員工帶來福利與保障,二者相輔相成。若一味的因調漲個人薪資損害整體市場環境,那無疑是損人不利己。基本工資調漲之後,下一步我們該往哪走?◇

責任編輯:孟靈雨

相關新聞
芝最低時薪2019年漲至$13
美國20州從明年伊始上調最低時薪
在加州客人給小費不計入工資
「爭取15美元」運動將到新澤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